第一百三十五章 五 麻煩(2 / 2)

劉龑看了這份奏章氣得差點沒把它撕了,關於王漢新殺死單可承這件事自己是今天才知道的,可是邱逸儒的奏章卻已經接踵而至,上麵還列舉了王漢新到任以後的種種行徑,顯然這些消息不可能是一天之內發生的。而除了單可承的事情自己竟然對其他事情都沒有事先獲悉,那就證明了一件事,邱逸儒暗中扣押了山南道方麵的消息,為的就是能夠給自己一個突然襲擊,讓自己猝不及防難以招架。劉龑甚至懷疑這消息的及時性,有可能邱逸儒就是看準了伍思成臥病的機會才放出消息呈上奏章的。

邱逸儒作為絹之國的宰相之一,他對於國計民生的熱情和執著是毋庸置疑,他一直致力於發展絹之國的生產,改善百姓們的生活質量,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和繼位以後便不斷發動戰爭的劉龑經常處於對立的局麵,而這一點也正是劉龑最欣賞他的地方,因為劉龑需要一個能夠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百姓的大臣。可是這位邱逸儒也有著他的缺點,那就是由於對於戰爭的厭惡,繼而對所有領兵在外的將領也抱有偏見,他認為正是由於這些人的邀功心態才使得戰爭連綿不絕,百姓的生活陷入困苦,而這些武將之中最為刺眼的王漢新自然就成了他的眼中釘。

對於邱逸儒這次的做法劉龑十分憤怒,因為他已經演變成了為了擊敗政敵不惜瞞報消息的地步。這一點是劉龑所不能忍受的,因為那樣的話劉龑的耳目就會受到蒙蔽,這將是一個皇帝被架空的第一步。

可是現在劉龑手裏卻沒有真憑實據,如今邱逸儒的黨羽也遍布朝堂,想要找到證據已經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而且劉龑現在麵臨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該如何處置王漢新。王漢新這次犯的事是原則性的,板上釘釘的事情,劉龑就算再想偏袒他也不能置國家法律於不顧,否則邱逸儒一定會借此煽動儒生們起來對抗,這是劉龑不得不顧忌的。

思前想後,劉龑決定暫時擱置這份奏章。雖然這麼做邱逸儒一定不會買賬,不過劉龑就是想先殺殺他的銳氣,順便也可以借此贏得時間與伍思成商量,還可以爭取國丈華天羽和太子的勢力來幫助自己。

但是劉龑沒有想到,就在他采取拖延戰術的同時,又一份奏章送到了門下省侍中兼兵部尚書薛伯仁的手中。這份奏章正是王漢新所寫,奏章上的內容給原本已經驚濤駭浪的朝廷一個更大的衝擊——吐蕃飛鷹堡守將布爾已經舉城歸降了王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