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漠北築城,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那裏除了沙子就是荒草,既沒有泥土石塊,也沒有樹木,絹之國就是有再多能工巧匠也難為無米之炊。對此劉獻之向劉龑提出了自己的一條解決辦法,由此成為了推動此次軍事行動的主要原因。
有了皇帝的支持,那麼絹之國舉國上下都得為這一仗做好準備,這是一次規模宏大的軍事行動,尤其是對部隊的後勤供應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為此劉龑聚集了絹之國所有可以調動的力量來籌備此事,而且為了盡可能的保密,行事的時候又要保持低調,這可是一項挑戰。米益國的預料並沒有全部命中目標,劉龑之所以不能把薛伯仁調去西域當都護,主要的原因是需要他留在京中居中調度,把控全局。這件事就算是兵部尚書安靖邊病愈複出和薛伯仁一起聯手也辦不了,更何況安靖邊這次的病遷延難愈,隻有薛伯仁一人孤木難支的當口了。
為了實施此次的軍事行動,劉龑委任劉獻之為掃北大將軍,從幽州到豐州的前線部隊全部歸他節製調用,一下子劉獻之成了絹之國三十餘萬部隊的總指揮,除了遼東蘇成棟的十幾萬大軍和王漢新遠在西域的數萬人以外,忠義郡王幾乎掌握了絹之國所有的精銳之師。
這對於劉龑而言也是一次巨大的冒險。因為再怎麼說劉獻之的父親劉潛也是曾經舉起過叛亂旗號的王爺,盡管劉獻之大義滅親平定了父親的叛亂,這些年來對於劉龑的大膽啟用也是兢兢業業,功勳彪炳,可是一下子把整個中原地區的兵力都交到他的手上,也不是所有帝王都能下得了這個決心的。
得到皇帝如此信任的劉獻之在此之後不斷與前線各級將領取得聯係,協調各方,製定作戰計劃,悄悄調集物資,準備北伐事宜。
由於去年一整年的時間內絹之國除了進攻西域之外幾乎所有的力量都在備戰,因此對於北伐作戰的準備工作已經頗具規模,再加上劉獻之的努力已經後方的全力配合,使得調整後的計劃能夠在半年不到的時間內準備完成,這不得不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也充分體現出了絹之國是依靠強大的國力在支撐著這場戰爭的。
但是絹之國內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反對的聲音,從這件事情執行的一開始,就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聲音,他就是在戶部任職的前科進士皮隆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