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拜巴斯巴恩所預料的那樣,麵對突如其來的進攻比哈布的第一反應就是將原本準備用來進攻的兵力轉入防守。當然,能讓比哈布做出如此反應主要還是要歸功於拜巴斯巴恩的進攻太過迅捷猛烈。
其實拜巴斯巴恩手中最精銳的部隊還是他從巴丹那領帶來的巴丹那軍隊,但是這些部隊已經全部調撥給了阿蘭特蘭,剩下的部隊中絕大多數都是在扶植珀農卡爾重新登基以後招募的新軍。在這一年的時間內他對於這些部隊的訓練自然是十分嚴格,但是他們的作戰經驗卻近乎於零。拜巴斯巴恩沒能給他們製造什麼積累實戰經驗的機會,隻能在這一次大戰中讓他們直接完成新兵到老兵的蛻變了。這期間有許多新兵會永遠失去成為老兵的機會,但是拜巴斯巴恩必須硬下心腸來。他的要求不高,隻要能夠在剪除掉克巴爾多和鬆格瑞斯的同時迫使比哈布無法趁虛而入就已經足夠,因為那樣就可以確立珀農卡爾一世對魯達內爾的絕對優勢了,這之後取勝就隻是時間的問題了。
在短暫的軍事勝利之後拜巴斯巴恩要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在與比哈布的主力部隊的對峙中保持不敗。眼下他已經把能夠動員的兵力全部帶了出來,但是這六萬多人依然無法麵對將近三倍於己的敵軍。盡管比哈布的部隊大多也是新招募的軍隊,但是卻有著相當數量的小領主的私人部隊和帕斯正規軍,尤其是曾經駐紮阿魯巴尼亞邊境的邊防部隊,那可都是身經百戰的部隊。如果讓新兵們遭遇到這些部隊的話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一次小小的混亂就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這種局麵即便是拜巴斯巴恩也無法逆轉的。
拜巴斯巴恩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威名。根據情報顯示,比哈布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他最為信任的將軍希爾門,而希爾門作為在共戈會戰中帕斯一方唯一存活下來的高級將領,一定會對拜巴斯巴恩心存畏懼。要知道在那一戰中拜巴斯巴恩不但以少勝多,更是親手討伐了古格和修巴諾爾伯爵兩位大將,這成了許多帕斯士兵心中抹滅不掉的陰影,就更不用提希爾門本人了。
麵對堅壁不戰的拜巴斯巴恩,希爾門遲遲不敢發動攻擊,隻是在一些次要的據點上與之爭奪,這一點倒是讓拜巴斯巴恩安心了不少,與這位膽怯的對手相比,他更關心的是南部戰事的進展程度。
阿蘭特蘭的行動和拜巴斯巴恩的預料相差無幾,許多早就首鼠兩端的領主和將軍們紛紛望風而降,搞得克巴爾多完全不知所措,節節敗退。但是阿蘭特蘭在最終該對克巴爾多采取何種態度的尺度上出現了猶豫,他專門寫信給拜巴斯巴恩請示如果克巴爾多提出投降的條件的話該如何應對。
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阿蘭特蘭對於政治上沒有什麼敏感度。本來克巴爾多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實在已經沒有什麼資格再向拜巴斯巴恩提出什麼條件了,他唯一的出路就是無條件的向珀農卡爾一世宣誓效忠以苟全性命。阿蘭特蘭之所以會呈情請示,顯然是已經接到了克巴爾多請降的條件,一時之間無法表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