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六 騷亂(1 / 2)

會州地區的騷亂可以說是一種偶然性使然,但也包含了一些必然的因素。

本來在河西走廊一帶,勢力最大的既不是絹之國,也不是吐蕃和突契,更不是高昌,而是世代散居在此的羌族部落。

羌族之所以沒法徹底統治這片地區,根本原因就是羌族始終沒有出現一個統一的政權。各部落都嚴守的自古以來的傳統,過著互不服從,偶爾爭執的日子,這才給了其他政權侵入這一片的機會。但是這並不能撼動羌族作為這片地區首屈一指的力量的地位。

在會州周邊總共有四支羌族力量,分別是唐羌,燒當羌,麻羌和葉兒羌。這其中以葉兒羌勢力最弱,地處也最偏遠。

在羅得薩恩經過會州地區的時候曾經廣為結交當地的官員,部落頭人等,當然也給予了相當豐厚的禮物。可是這其中卻沒有包括葉兒羌部,這當然有葉兒羌領地正好不在他行進路線上的原因,更有羅得薩恩有意引起羌族內部矛盾的意圖。

偏巧在去年冬天時,會州周邊地區的天氣比往年冷,下雪也多,因此各地都受到了些損失,因此開年以後大家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為了喂飽族人,這些頭人們不得不用藥材,牲畜和毛皮與會州城的絹之國官府換取一些糧食來對付日子。可是羅得薩恩的饋贈打破了這個現狀,頭人們用這些財物可以直接購買絹之國的糧食,也就可以得到些緩解。問題在於偏偏葉兒羌沒有拿到饋贈,而且他們地處偏遠,又相對較弱,物資更為緊缺。作為這片地方統治者的絹之國總不能眼看著葉兒羌的部眾餓肚子,因此他們收購葉兒羌部的毛皮藥材時,定的價錢就比其他部落的要高了一些。

這麼做本來完全是出於好心,結果卻引發了所有人的不滿:葉兒羌覺得自己受了冷落才會被吐蕃使者忘記,其他三個羌族部落則認為絹之國故意偏袒葉兒羌降低了他們的收購價格,會州官方反而落了個吃力不討好的下場。

本來這件事情大家最多心有怨言也就罷了,等熬過了這個小荒年日子就會恢複平常,可是偏偏在這個時候又出了一件事情,加劇了羌族各部的矛盾。

一小股前去交換物資的唐羌部族的人被人襲擊,不但把牛羊馬匹以及隨行的貨物劫掠一空還把人全殺了,案發之後,唐羌的人根據現場痕跡進行追蹤,結果發現加害者的蹤跡消失在了葉兒羌部的領地之內,這下子事情就鬧大了。唐羌部的頭人自然要找葉兒羌部算賬,可葉兒羌部對此事卻拒不承認,咬死了這件事情不是葉兒羌人幹的。雙方的矛盾迅速升級,很快就演變成了兩部族之間的全麵衝突。

作為統治這一方的絹之國當然不能坐視兩個部族就這麼幹起來,可是絹之國在這裏的兵力不足,難以用武力來迫使雙方放下武器何談,因此聯合各部族出麵和解就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法了,有了各部族的公論以後這兩個部族也就不好再執拗下去,否則很可能招來各族的共同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