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邊什麼也沒說,隻是默默的點了點頭,然後便飛身上馬,領兵而去了。
事實正如高定邊所預料的,他轉述蓋言曉的話之後得到的回答還是不行。其實從楊蓮之前的態度他就明白這次的事情沒有那麼容易辦到,就連自己請求見王漢新一麵都遭到了拒絕,更何況是因為蓋言曉的這一句話呢。
盡管困難重重,高定邊還是鼓動著他的唇舌,試圖能夠為自己的兄弟爭取些許的利益:“都護大人,現在表麵上我們已經取勝,高麗已經僅剩這一座孤城,可是實際上前線的情況不容樂觀。釜山城很難被攻陷,能偶聚集在那裏的高麗人都已經舍生忘死,決心與我軍死戰到底,反觀我軍則都有打完仗以後就能領功受賞的心態,誰都不願意在這個當口拚命向前。自古以來在最後關頭出現變局的戰例也不在少數,我們不能懈怠,因此如果有能快速解決戰爭的方法,務必加以運用,以免再生變數。大人,王漢新雖然犯下大錯,可眼下正是用人之際,望大人能網開一麵,容他戴罪立功,也可解我軍頓兵孤城之苦。”
楊蓮擺擺手,道:“高長史,你所說的道理本督當然明白,可是本督此時鬆了口,那麼這次軟禁王漢新就變得一點意義也沒有了,因為戰事不利而將他放出來,今後他行事便會更加無所顧忌。高長史既然已經定下圍城之計,那麼本督自會全力配合,盡一切可能保證前線的糧食供給,高長史請不必再多費唇舌了。”
高定邊歎了口氣,這結果他早有心理準備,隻得拱拱手道:“如此末將就告退了,請都護大人早日將糧草準備停當,末將即刻上路。”
“這個盡管放心,本督立即著手去辦。”
出了都護府,高定邊在路上遇到了一個舊相識,那就是被王漢新派去高麗行反間計的賀建義。這一次的戰爭之中賀建義可以說是居功至偉,因此楊蓮已經上表朝廷加封他都尉之職。
賀建義一件高定邊,立即迎上來見禮:“高長史,在下有禮了。”
高定邊對於此人並不了解,但是他能被王漢新選中來行反間計,他的隨機應變和智謀一定有過人之處,便還禮道:“如今已經是賀都尉了吧,真是應該恭喜你了。”
賀建義看看左右無人注意到他們兩人,便壓低聲音道:“大人一定在憂慮安遠將軍的事吧,在下也在暗中活動,隻可惜至今為止都未能見上將軍一麵,不過今日見了長史大人,在下倒想出一個拙計,或可幫助王大人脫困。”
“哦,賀都尉請講。”高定邊忙道。
賀建義輕聲道:“楊大人不是個善於軍事的人,那麼或許我們可以製造一個夠分量的失敗,那樣楊大人或許會改變主意。”
高定邊連連擺手:“不妥不妥,王漢新雖是我的義弟,可我怎能為了私情而毀了公事?”
賀建義搖搖頭,歎了口氣,笑道:“既然大人不願意,那在下也無別法可想。隻是在下擔心我們不用一次假失敗來營救王大人,恐怕就得付出一次真失敗的代價了。”
“我不會讓局麵變成那樣的。”高定邊正色道。
賀建義也不多說,拱拱手告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