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言曉當然不會讓高麗軍隊順利撤出大邱城,在明義的精心安排下,高麗軍才得以在撤進釜山城以後仍然保有五千人的規模,剩下都成了絹之國軍隊的餌食。
但是當絹之國的將領們看到釜山城的時候,都不禁感覺到了後悔,他們後悔沒能在高麗軍撤退時殺傷更多的敵軍,造成現在不得不強攻一個要塞裏大量敵軍的結果。
釜山城東倚高山,西南靠著大海隻有北部有一片毫無遮擋的平原地帶可以進攻,釜山城作為曾經防禦倭國從海上襲擾的要塞,它對於來自海上的進攻的防禦尤其堅固,在這種情況下絹之國利用船隊進攻一樣會困難重重,隻能從北麵發起進攻,可北邊這片空曠的平原一覽無餘,無論何種行動都會被城內的敵軍看得一清二楚。釜山城堅固的城牆和裏麵充足的武器裝備使得任何企圖強攻者都會陷入地獄般的泥潭,盡管絹之國的軍隊基本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兵,也無法不對這樣一座城池感到暗自心驚。
攻城的行動如同大家所預料的一樣不順利,八月炎熱蒸騰的暑氣讓穿著鎧甲的士兵汗流浹背,他們要頂著城上高麗軍如雨般的箭矢,石塊,滾木,灰瓶,朝著城頭發起一波波的進攻。可是過於狹窄的進攻正麵,讓絹之國的兵力優勢完全發揮不出來,就連兵力不足的高麗軍都能夠將兵力分成幾撥,輪流休息,這使得持續進攻也變得毫無意義,每一天的進攻隻是在拿人命換取對方的人命,但是絹之國的傷亡數字卻大大超過了高麗方。
這樣的進攻進行了四天後,高定邊建議蓋言曉停止這種毫無意義的消耗戰。
其實蓋言曉又何嚐想打這樣的窩囊仗呢,可是如果不持續進攻的話,那麼就隻有選擇圍城一途。圍困戰最關鍵的就是拚誰的糧食能撐得更久,眼下他們遠離平壤城身處高麗的最南端,這中間轉運糧食的消耗非常巨大,在曠日持久的圍城戰之中,對於安東都護府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在高麗境內大量人員流亡,土地荒蕪的前提下籌措糧食並非易事,漫漫運糧路線上不知道會遭遇多少高麗民兵的襲擾,這圍城戰究竟能支撐到什麼程度還很難說。所以他對於圍城戰的策略並不完全認同。
高定邊卻持不同意見,他覺得強攻絕非上策,那麼困死對方是最合理的選擇,隻要建立有效的糧食轉運通道就能打贏這最後一戰,徹底消滅高麗這個國家,為此他向蓋言曉請命親自負責護送糧食。
既然高定邊都這麼說了,蓋言曉也就不好再反對什麼了。畢竟高定邊是安東都護府裏首屈一指的武將,如果由他押運糧草那也沒有其他更加合適的人選了。另一方麵蓋言曉也明白高定邊想趁著這個機會能夠回到平壤城去向楊蓮為王漢新求情,自己要是強行把他留在這裏作戰的話,他恐怕也難以定下心來。其實不光是高定邊,周嗣義,虎衛營的許多軍官,就連他本人也對這件事情有些怨言,戰事還沒結束就把寶貴的戰力王漢新給軟禁起來。蓋言曉對於王漢新的所作所為不是不反感,但是他對王漢新給作戰的幫助更為看重,尤其是現在麵對釜山城這個要塞的時候,蓋言曉很希望能夠聽聽這個壞小子有什麼鬼主意。
“你把這裏的情況仔仔細細的跟都護大人說清楚,就算他還要繼續軟禁王漢新那小子,至少可以讓他貢獻一些點子吧。”高定邊臨走的時候,蓋言曉突然對他做了這樣的囑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