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精神層麵上?薛伯仁不禁打了個寒戰。難道阿比契力爾的目標竟然是精神層麵上的——我嗎?
一瞬間薛伯仁如同醍醐灌頂一樣明白了過來。之前突契人所有的不合理行動這下都說得通了。真沒想到阿比契力爾如此興師動眾的目標竟然是為了自己!
這麼說來,阿比契力爾無論如何都是不會讓自己活著離開這裏了。薛伯仁不禁吃吃笑了起來:看起來遼東和幽州的危機已經解了,或者說從一開始就不存在。隻要自己離開太原防區,這兩處的危機就已經平安渡過了。
既然逃不了,那麼最好的結果就是盡可能的給突契造成更大的傷亡了。想明白這一層,薛伯仁的眼神堅定了起來。既然不需要再去考慮突圍,求援之類的事情,那麼他就可以把精力專注於防禦上了,原本這就是他所擅長的事情。用最輝煌的戰果來為自己的軍事生涯劃上一個句號,這是每個武將最向往的結果。薛伯仁的臉上洋溢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幸福感,士兵們看見主將的臉上仿佛散發出了光芒一般。
從這時開始,薛伯仁的防禦陣型發生了改變。原本他的布局還是基於可攻可守,隨時為配合援軍和突圍做準備的。而這時候開始,薛伯仁開始采取了完全防守的態勢——既然阿比契力爾的目標是自己,那麼無論自己的防禦有多堅固,阿比契力爾都不會放棄進攻。薛伯仁下定決心讓突契在這裏至少損失五萬條人命。
當天的戰況隻用兩個字就可以完全囊括:慘烈。
自絹之國開始平定成雲遼東叛亂開始至今,還沒有哪一場仗打得如同這一次這樣令人觸目驚心。雙方都拚盡全力對戰,作戰規模呈直線上升。交戰僅僅一天時間,雙方的陣亡人數就都超過了一萬。
戰事到了第二天,突契軍的攻擊開始變得更加瘋狂,可是取得的戰果卻反而變小了。由於人數變少,使得薛伯仁的陣型縮小,戰車能提供的保護效率變高了,各部之間的援護也變得快捷有效,即使突契軍不懼傷亡的猛攻,雙方的傷亡比例上反而變得有利於絹之國了。
可是,在絕對人數的消耗上,薛伯仁處於絕對不利的地位。連續兩天的作戰,薛伯仁的部下有將近一半陣亡,受傷人數也超過七千,照這個速度下去,他至多還能支撐兩天。
第三天的太陽依舊升起,突契軍與絹之國軍隊的死戰還在繼續。這個時候在西方出現了一支部隊,他的旗號上寫著:遊騎將軍,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