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支部隊不在危急關頭是不必動用的,那隻有在突契軍有可能切斷遼東軍與幽州軍的聯係的時候才能動用——必須確保兩軍之間陸上通道的暢通,因為現在水路上的船隻多半都在高麗作戰。
對此楊蓮完全同意,原本就是文官出身的他在軍事上幾乎是完全委任給朱天順和鄭夢龍的。朱天順立即著手從各處抽調起來一支一萬人的別動部隊,以及相關的物資,隨時候命。
可是事態的發展正如朱天順所擔心的,突契軍的進攻雖然鋪得很開,可是隻要仔細分析就能看出來他們的進攻重點正是意在切斷遼東軍與幽州軍的聯絡。發現事態嚴重,朱天順立即請求楊蓮同意,然後親自指揮別動隊增援遼東。
可惜這恰恰中了阿比契力爾的計,突契軍正張開了大網等著朱天順自投羅網呢。出關後不久朱天順部便遭遇到了突契騎兵的圍攻,好在朱天順指揮得當,及時依托了地形之便固守才沒有被全部吃掉,可是卻陷入了突契人的包圍之中無法脫身。
阿比契力爾的目標並不是一口吃掉朱天順的一萬人,事實上吃掉這一萬人對於整個戰局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幫助,而阿比契力爾的實際目標則是朱天順這個人。困住了朱天順,也就等於剝奪了幽州軍的頭腦,楊蓮是個文官出身的人,不管他多麼有軍事指揮頭腦(阿比契力爾至今仍然認為幽州的楊蓮就是當年他遇到的那個伍思成,始終認為這是個勁敵),他在軍中的威望卻不會有朱天順那麼高,對於軍隊的掌握也不可能像朱天順那樣駕輕就熟。因此一旦困住了朱天順,他的作戰重心就立即偏移到了幽州方麵。幾天以後,等到何靈發覺突契軍的攻勢放緩的時候,突契的主力已經南下開始了對幽州的進攻。
麵對這一情況,楊蓮的確有些應接不暇。雖然對於突契的進攻早有各類應對方案,楊蓮本身也不是個死腦筋的人,要實施起來他完全可以做到靈活應用。可是楊蓮身為文人卻缺乏了一份當機立斷的果敢和鎮定,因此就算他下達的命令並沒有任何失誤的地方,可是部下們對於這位防禦使的信心卻並不高,士氣始終提振不起來。結果楊蓮沒輸在指揮上,卻輸在了士氣上,局麵開始變得越來越舉步維艱起來。
一旦戰局的演化超過了之前製定的計劃範圍,那麼楊蓮將無法做出最有效的判斷,而且手下的將領們也對長官的指揮信心不足,那麼局麵就會失去控製。就在這個當口,援軍終於趕到了,那便是太原經略使,忠武將軍薛伯仁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