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一直到次日淩晨才完全結束。龍城內的七百二十名士兵全部壯烈戰死,此外還包括了上千名可堪一戰的突契男子,其餘老弱婦孺都成了俘虜。被解救出來的絹之國子民大約有兩萬出頭的數量。
奪取了敵國的都城的確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不過薛伯仁同時也得到了不好的消息。由於這一天的戰鬥,大部分突契重要貴族的子弟和眷屬都從城內的密道逃亡,他所俘獲的多半是身份略低的貴族子弟。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從城內幫助他打開城門的絹之國子民們,他們的數量有點太大了。
原本這此偷襲龍城就是違命行事,所以根本就不會有援軍,更不會有補給,所以想要憑借五千騎兵來固守龍城是不可能的,隻能盡可能予以破壞後立即離開。可是回去的時候卻多了整整兩萬百姓跟隨。
薛伯仁的五千精騎,用了兩萬匹馬,曆經千辛萬苦才得以到達龍城,如今這兩萬百姓的行軍速度自然與騎兵相差得天差地遠,再加上補給物資的負擔,這支隊伍將變得龐大無比,而要用五千騎兵來保護這些百姓的話,對方是小股部隊還不要緊,一旦遭遇大軍襲擊,隻怕非但百姓無法幸免,就連這些騎兵都會被人吞下去。
而一旦進入突契境內,薛伯仁的情報來源就變得不穩定起來,他無法確認阿比契力爾大軍的位置,這也就加重了他的憂慮,他擔心隨時可能出現的敵軍會給予這支隊伍致命的打擊。
對此,副將盧清翰表示有兩種選擇,一種就是舍棄這些累贅,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回到國內;第二種就是將龍城內所有的補給物資,包括牛羊馬匹全部取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帶著這些百姓盡快回到絹之國境內。
可是這兩種方法薛伯仁都不沒有采納。第一種方法簡直就是在讓這些百姓自生自滅,而麵對茫茫草原沙漠,這些百姓能活下來的可能性幾乎就是零,而他們如果留在龍城又會因為協助自己而被突契人趕盡殺絕,因此出於武將的職責和為人的道義,薛伯仁都不能棄他們於不顧。如果采用第二種方法的話,確實是目前所能做的最大的努力了,可是將龍城中所有補給物資拿走的話,那麼這些龍城之內的突契人就會因饑寒交迫而死,這一點也是薛伯仁不願意看到的。
盧清翰勸薛伯仁對於敵人不必如此心懷慈悲,可薛伯仁卻指出如果自己這樣做的話,那麼還不等出龍城,這些被俘虜的突契人就會拚死一擊,發動暴動,最後自己的軍隊將不得不屠殺這些平民。盧清翰這才同意了他的見解。
幾番躊躇之後,薛伯仁決定將龍城內所有活著的牲畜和車輛全部強行征用,牛馬供百姓來乘坐,每人攜帶十天的幹糧為上限,剩下的就靠宰殺牛羊來彌補。
對於龍城宮殿內那些財寶,薛伯仁下令每名士兵最高可以攜帶雙手可以捧住的一捧——跑了那麼遠的路,也不能讓這些士兵白辛苦,讓他們小小的發上一點財也是激勵士氣的手段。士兵們無一例外的都選擇了珠寶細軟,剩下的薛伯仁命令一把火燒了了事。同時還下令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必須優先舍棄這些財寶,以保命為第一要務。
整頓完畢之後,薛伯仁讓士兵盡最大可能的破壞了龍城的城牆和宮殿區,卻沒有損毀平民居住的區域,然後率領騎兵和百姓,浩浩蕩蕩的出了龍城,開始了漫漫歸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