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的潛字依然多了一橫,劉潛心中不由得緊張起來。照這麼說來,京師的權力鬥爭已經接近白熱化,皇兄因為身體狀況已經無法把控全局,太子一黨和李貴妃一黨各顯神通正在抓緊時間爭取南北兩營的兵權,看來完全有可能演變成為一場兵變。對此安在道認為既然有皇上的密詔在,就應該著手準備,這樣就算情勢有變也能隨機應變。能扶植太子順利掌權自然皆大歡喜;就算劉龑失敗了,也可以起兵平定政變,到時候哪怕另立新君,擁立的功勞還是劉潛的。
緊接著邊關傳來的情報說,突契境內確有兵力調動的跡象,為此劉潛積極部署兵力以防不測,同時也更加深信李貴妃一黨確實與突契有所勾結,因此悄悄準備了一支騎兵部隊準備應付不測。
到了九月中,皇上劉裕通駕崩的消息便傳到了太原。幾乎與此同時,劉潛接到了兩封劉龑的密函,內容大相徑庭。第一封是聲明先皇駕崩,請皇叔出席先皇的葬禮。第二封則是說李貴妃掌握了北營兵權,南營也在舉棋不定之中,如今京師之中禁軍也有不穩跡象,如果北營兵果真進犯京師隻怕局勢不可收拾,請皇叔立即出兵平定亂局,履行與先皇的約定。
可這兩封密函上的潛字都沒有多加一橫。
對此劉潛陷入了迷茫之中,隻能再次招來安在道問計。安在道仔細看完了兩封密函後道:“王爺,在下看來第一封密函是假的。”
“何以見得?”
“在下以為唯獨這封密函與前兩封密函所述不符,想來陛下駕崩,朝堂之上必定一片混亂。李貴妃一黨與太子的爭執恐怕已經浮上了表麵,雙方的博弈之中,重中之重便是禁軍和南北兩營的主導權,在這種危急時刻,哪來的閑暇來邀請王爺參加葬禮?王爺手握重兵,隻要王爺出馬,局勢立時就會出現逆轉。因此請王爺出兵更符合太子的利益,而邀請王爺入京參加葬禮卻更加符合李貴妃一黨的利益,王爺如果隻身入京,那您手中的十五萬大軍就無法對局勢造成影響了,而且一旦進京之後,李貴妃一黨如果派人來刺殺王爺的話,局勢就更加難以預測了。因此這封信是李貴妃想賺王爺入京啊。”
“可這兩封信都沒有寫對暗號啊。”
“確實如此,不過在下認為陛下駕崩之時可能來不及將此事告知太子,又或者當時有李貴妃一黨的人在場也未可知。咱們此刻情報不足,並不能做出肯定的判斷,可是眼下局勢危急,卻必須當機立斷才是。在下以為王爺應當帶兵入京,王爺您有皇上密函為證,就算率軍進京也是奉旨行事,如果事情確實有變,王爺您的大軍正可以平定李貴妃之亂,乃是大功一件;就算退一萬步講,實情如第一封信所言,那王爺隻需將軍隊駐紮在城外,進城麵聖,說明帶兵隻是為了以防不測,縱使無功,也當無過才是。”
劉潛皺眉沉思半晌,最終艱難的答應下來親帥五萬大軍南下,另派五千騎兵為先鋒直撲北營以防不測。
但是劉潛錯了。這四封密函全部出自於李貴妃一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