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三 過江(1 / 2)

李成會當然不會因為這突如其來的襲擊而退兵,他選擇放棄眼前到手的勝利有他自己的理由。

在襲擊剛開始時,李成會就調轉馬頭詢問原因。

“元帥大人!是對方船隻上的投石器!”

“我軍後衛遭到了弩炮的攻擊!”

“報!後方出現絹之國的軍隊!”

“報!我軍有一部分部隊被截斷在了北岸!敵軍搶占了我們渡江的淺灘!”

聽到這些報告,李成會不禁渾身一激靈,忙道:“李勇呢!他不是在斷後的嗎?”

“李勇將軍不知所蹤!”

原來這一切都是薛伯仁臨時決定的應對方略。薛伯仁在意識到對方的意圖一開始就不是北岸,而是逃往南岸,同時支援友軍時,腦中就浮現出了一個臨時計劃。他一麵命人查明了敵軍泅渡的位置,一麵派人聯絡水師,讓他們配合行動。自己則將埋伏的部隊全部帶上一路直奔泅渡點而來。

高麗的大部分士兵已經渡過了鴨綠江,還剩下少數部隊來不及過江,此時他們卻遭遇到了薛伯仁率領的虎衛營的急襲。兵力的不足還不是最致命的,由於殿後的李勇將軍不在指揮位置上,士兵們在心理上的恐懼感和敗北感才是真正的弱點,而薛伯仁的急速攻擊更是將之擴大化了。失去指揮的高麗軍很快潰散,不過薛伯仁並沒有追擊這些落水者和四散奔逃者,他有更緊急的目的,那就是救援友軍。迅速渡過鴨綠江之後薛伯仁立即展開了陣型向李成會部後方突擊。

這樣一來,李成會所部就變成被夾在薛伯仁和絹之國水軍,以及蓋言曉部中間的局麵了。麵對這一不利局麵,李成會雖然在兵力上占優,可是再要打擊蓋言曉部側翼,阻止絹之國渡江那就變得十分困難了。既然如此,李成會當機立斷下令直接朝友軍靠攏,與友軍彙合以後集中力量再行反擊。

因為李成會的這個決定,高定邊和王漢新兩人算是從鬼門關麵前走了一回又溜達回來了。事後當薛伯仁問起這一戰的經過時,兩人不約而同的表示這是與高麗軍隊作戰以來最為險峻的一次交鋒。

就在薛伯仁和蓋言曉勉強維持住了南岸的立足點的時候,常邈率軍攻入了國內城中。

盡管李成會可以說是傾巢而出,但是實際上國內城中還是留下了約一千人的部隊為大部隊爭取時間。而這些人都很明確自己斷然是有死無生的,因此作戰之勇敢遠超常人,絹之國的軍隊在攻克國內城的過程中付出了五倍於敵的傷亡,高麗軍在敵方各種攻城設備都極為齊全的情況下的英勇表現足以被寫入戰史之中作為典範了。

進入城中的常邈看著遍地的死屍和尚未熄滅的火焰,絹之國的士兵來來回回的抬水救火,還有些人在屍體堆中尋找幸存者,露出了悲戚的神色。這一仗他在國內城外看得清清楚楚,高麗軍最後幾乎全部壯烈戰死,表現值得尊敬。忽然有人喊道:“這裏有一個活的!”

進城這麼久這是第一個尋到的生還者,因此就連常邈也忍不住策馬走了過去。幸存者身穿高麗士兵服飾,可是看上去年紀才不過十三四歲,而且已經奄奄一息了,因此根本沒有人想在這個孩子身上逃回戰友們的血債。

常邈正要命令士兵們好好照顧這個孩子,忽聽那孩子發出了斷斷續續的聲音:“我不是高麗人,是被他們抓來當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