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這麼多年,是什麼促使你去默默地奉獻呢?

郭明義:我腦海中總會浮現出很多畫麵,那就是讓人人都得到幫助。也許這一點很難實現,但我會盡力去做,我不怕吃苦受罪,更不怕流言飛語。雖然我所做的可能是杯水車薪,但我一定要把奉獻進行到底。

記 者:我們在你的身上明白了奉獻的內涵。謝謝你。

郭明義:其實,我做得還不夠,我會更加努力的。

教師點評

本文采用了人物專訪的形式進行寫作,新穎!選用了當代新鮮的事例,使文章洋溢著時代的氣息,再加上答記者問的形式,使得文章新穎,獨特。

現場作文二

讓奉獻之花更美

曹澤邦

法拉第說過:“希望你們年輕的一代,也能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對奉獻的最好注解。

奉獻就是高山頂上的皚皚白雪,純潔又永恒;奉獻就是流淌在河床中的溪水,平凡又悠長。這就是奉獻的內涵。

行醫草原心不悔

“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誌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大學畢業時,王萬青在分配誌願表上寫的一句話。一邊是長江入海口、繁華大都市,一邊是黃河第一灣、蒼茫大草原。上海醫科大學畢業生王萬青可以去追尋前程似錦的美好生活,可以留在繁華的大都市,但他卻紮根瑪曲,工作在艱苦的地方,為牧區群眾祛除病痛。時光荏苒,40多年不尋常的歲月,他用實際行動踐行40多年前立下的誓言:做一個有價值的人,為黨和人民貢獻一份力量。

解憂排難為人民

毋庸置疑,一個高尚的人,必然有著無私的品質。被上海人稱為“老娘舅”的民間調解員柏萬青,就是這樣的人。“家長裏短不用愁,有事來找老娘舅”,有多少糾結,有多少困難,有多少矛盾,人們都會找柏萬青。柏萬青使糾結的人們解開心結,握手言歡。多少次風雨中,柏萬青正在調解的路上;多少個日夜裏,柏萬青在當事人的家中調解。一個和諧的社會,從一個沒有糾紛的家庭開始。柏萬青將家事調解搬上熒屏,雖不是“清官”,卻斷了難斷的家務事。這就是柏萬青,解憂排難為人民,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愛心。

獻出愛心不停息

她的事跡雖沒有驚天動地、燦耀星辰的撼人之舉,但其點滴之處可謂熠熠生輝。其可貴之處,在於她的內心世界充滿人間真情。張寶豔,是“寶貝回家尋子網”的創辦人。為了幫助那些遺失孩子的家庭早日找到孩子,她和愛人不僅自費開辦公益網站“寶貝回家尋子網”,並且建立“寶貝回家”誌願者協會,目前成員超過1.4萬人,找回走失孩子160多個。她將無私和大愛注入了別人的生活中,譜寫了愛的篇章。這就是張寶豔,奉獻自己,永不停息。

如果你是一叢奉獻的綠草,就要為大地添上一抹新綠;如果你是一朵奉獻的花,就要在枝頭開得異常絢爛,美麗無比。

教師點評

本文圍繞“奉獻”行文時,作者選取了三個人物的事例:王萬青、柏萬青、張寶豔。這三個事例很有代表性,也都十分典型,都是當代湧現的新人新事。這使得文章具有較強的時代感。作者在構思文章時,運用了板塊組合的技巧,三個事例齊頭並進,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麵論證了“奉獻”的內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巧妙設計的小標題,它們結構一致,整齊劃一,使得文章結構通篇勻稱,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