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章 北非諜影(1 / 2)

休達港,此時屬於北非阿爾摩哈德王朝,這個王朝統治著北非的西側,屬於柏柏爾人的政權。在它東邊是哈夫西德王朝,統治著突尼斯一帶,也是柏柏爾人的政權。這兩個政權包括了北非的大部分柏柏爾人,北上入侵伊比利亞半島的柏柏爾人就是來自這兩個地方。同時他們也受到了洪濤的影響,原本他們之間是敵人,但是在伊比利亞半島的爭奪戰中,這兩個柏柏爾人政權暫時放棄了內部爭鬥,有限度的聯合在一起,共同抵禦基督教的南下。

經過這些年不斷投入人力和物力,伊比利亞半島的局勢逐漸明朗化。從托萊多往南基本都被這兩個柏柏爾人王朝給占領了,阿爾摩哈德王朝控製了科爾多瓦以西的地區,哈夫西德王朝則占據這科爾多瓦以東的地方。

眼看著基督教的十字軍已經開始從半島上撤軍了,外部壓力一小,這兩個王朝又開始互相不放心了。為了避免有可能因為領地問題而造成的擦槍走火,這兩個王朝聰明了一次,打算未雨綢繆,先由雙方的宗教領袖做一次非正式的會晤,達成意見一致之後,再由雙方的國王正式商討半島上各自的領地問題。而利用聖紀節的機會,去半島上和信徒們一起過節,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宗教領袖嘛,共同出現在一個宗教節日裏,再正常不過了。

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伊斯蘭家曆史已經很長了,而且這裏的居民並不都是北非人,還有阿拉伯人、埃及人和很多歐洲人。基本上隻要你願意皈依伊斯蘭教並遵守教規,就算是這裏的居民了,並不太局限於人種什麼的。

也正是由於有了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柏柏爾人領地,休達港這個小魚港的地位這些年也蹭蹭的往上升,因為它就在海峽南邊,不管是從北非各地運往半島上的生活物資,還是從半島運回來的商品,都要通過這個港口集散。

另外從卡爾堡運來的鯨油、鯨須、鐵器、白糖,送往卡爾堡的生活物資,一般也會先在休達港停留,這裏也就成了西北非海岸線上的一個重要商業港口城市。很多來自西北非的商隊都要來這裏賣貨、進貨,客棧、貨棧也就成了一個很熱門的服務項目。

阿爾莎旅店並不大,地理位置也一般,但是它在休達港很有名,因為這個旅店的老板是個風騷無比的年輕女人,而這個旅店的名字就是老板娘的名字。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她是從哪兒來的,更不知道她那幾個凶神惡煞般的黑人奴隸為啥那麼厲害。但有一樣大家都知道,想喝最烈的朗姆酒、抽最醇的雪茄煙,來阿爾莎的旅店準沒錯。隻要你兜裏錢夠,不光有美酒喝,樓上還有幾個年輕女孩子可以享受。

當然了,也不是沒有人想打這個單身女人的主意,但當他們看到阿爾莎旅店門口掛著的金鷹旗和黑鷹旗之後,立馬就收起了所有念頭。黑鷹旗就是海峽對麵卡爾堡的旗幟,凡是掛了這個旗幟商船、貨棧,就是卡爾堡的固定客戶,打狗也得看主人不是。金鷹旗就更了不得了,那是一個高貴美麗的東方女子的徽記,她的城堡就在卡爾堡旁邊。

如果說卡爾堡在西北非這片土地上代表著受尊敬的話,男爵堡就是毒蛇的代名詞。惹了卡爾堡還有僥幸沒事的時候,畢竟卡爾堡的主人是位騎士,心胸也沒那麼小。但惹了男爵堡裏那位,你就等死吧,女人要是狠毒起來,十個男的綁一起也不是個兒。至於說一家小小的旅店為啥會得到卡爾堡和男爵堡的雙料保護,誰知道呢,想問也沒地方問去。

別看柏柏爾人在和整個歐洲聯軍在伊比利亞半島上打了這麼多年,但打仗歸打仗,做生意歸做生意,互不影響。產自北非的椰棗、鹽、駝毛、羊毛依舊會有來自歐洲的商人收購,同時也會把歐洲的商品帶過來交換,其中來休達港最多的就是熱那亞城邦的商船。

商船上的人並不都是熱那亞商人,他們的成分很複雜,有的來自阿爾卑斯山以北,有的來自法蘭西,有的來自意大利半島的其它地方。之所以要坐熱那亞城邦的商船出海,尤其是去北非,原因隻有一個,安全。要是乘坐其它地區的商船來,搞不好就會被這裏的海盜給搶了,至於說海盜為啥不搶熱那亞城邦的船,海盜也沒說過為啥,自己慢慢猜去吧。

春天正是駝毛、羊毛產量最高的季節,每隔一周左右,就有一隊商船停靠在休達港,船上的大商人一邊找熟悉的貨棧卸載自己的貨物,一邊去熟悉的酒館和旅店喝幾杯、飽飽吃上一頓,然後再找個北非女人一起進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