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宮宴(引子)(1 / 1)

大啟23年正月初一,一切跟過去一樣,到處充滿著新一年到來的喜慶,當然大啟皇宮內也一樣,這其中也包括冷宮。雖然冷宮內一片寂寥冷清,但畢竟是正月第一天,為了迎接新年第一天,冷宮的門廊前影壁上還是用紅色的幔帳覆蓋著,以表明新年的到來,也隻有在這天冷宮中才顯示出它的生命氣息。

而在大氣皇宮的另一邊,確是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各色宮燈,花果琳琅滿目,實在是絢麗多彩,讓人目不暇接,霎時熱鬧。卻原來是大啟皇帝與自己嬪妃,重臣,在筵禧殿一起飲宴,慶祝新春的到來。

卻見正中的龍椅上坐著一位穿著明黃龍袍的中年人,年近40,修著一副八字髯,麵如冠玉,眼若桃花,隻是眼色有點微紅,麵有倦色,可見其平常多有憂思,正是大氣皇帝隆慶帝齊晟軒。不過因為是大年初一,不能讓自己太過顯露疲態,隆正帝強撐著自己的身體,嘴邊掛著淡淡的微笑,多次舉杯與在座的嬪妃,大臣共飲,以示自己正是年富力強,年華正好。

殿中皇帝右手邊坐著的正是大啟的正宮皇後劉玉珠,皇帝下首左側坐著的是四位妃子和幾位得寵的美人,右側坐著的是朝中幾位得力的大臣和幾位親王。

四位妃子分別是是德妃李玉容,賢妃陳秀文,玉妃佟毓婉,麗妃莊思辰,璃美人,薛美人(反正後麵要死的,沒什麼出場機會,名字就不起了,嘿嘿)。這四位妃子都各有特色,德妃,多年的老好人,麵容恬靜,中等之姿,不過聽說在皇帝登位前多有扶持之功,雖無所出,皇帝因敬重她的人品以及當年的扶持之功,對她多有敬重,除皇後外,其他妃子都對她禮讓三分,她卻並不在意,除了每年的大節慶,平常並不輕易出寢宮,如同修了仙一般。

賢妃,姿容清秀,頗通文墨,她待人親切。但平時謹言慎行,很少開口,一出口,宮中總會起些波瀾,卻無人指摘出她的過錯,此人心思之深,可見一斑。不過,皇後卻好似看中她的謹言慎行,平日裏宮中有些處理不過來的瑣事交給她辦,倒無一處錯漏,令那些平日裏想拉他下來的嬪妃是又懼又恨,慢慢的賢妃地位日益穩固,似有趕超德妃的跡象。

玉妃,雖不是傾國傾城之貌,卻多有謫仙之風姿,愛穿青衫,白衣,善吹簫,春日裏,倚身玉立於桃樹下,落英繽紛,卻像從畫中走出的仙人一般,不過皇帝雖愛她的風姿,她卻極少笑,一切都是淡淡的,所以皇帝在寵愛她一段時間後就冷下來,不過她少有的風姿和舉止又令人愛憐,所以皇帝也不好因些瑣事斥責與她,位份慢慢長了上來,其他妃嬪看她無意爭寵,皇帝又愛惜她的人才,並不介意她的冷淡,倒並不把她放在心上,所以這位玉妃表麵看著不受寵,卻是過得最平靜的。

麗妃,四位妃子中性格最活潑爽利的,說話直接,她素日又愛穿顏色豔麗的服飾,穿起來卻不落俗套,麗妃的封號卻也實至名歸,不過卻並無對其他三位妃子不敬,偶有逾矩,看在皇帝寵愛她的份上,三位妃子並不與她計較,其他位份較低的更沒有能力與她抗衡,因此麗妃除了皇後和其他三位妃子以外,倒漸漸驕矜起來。

右側坐著的大臣從上到下分別是宰相霍光,威遠大將軍李玉成,鎮南王齊晟宇(皇帝登基後改名為齊文淵)。宰相霍光50歲左右,頭發微有白霜,留著一副長髯,修的頗為精致,身材略微發福,不說話的時候一副憨態可掬的模樣,處理起政務來卻是雷厲風行,其人深不可測,大啟王朝的實際控製者。

威遠大將軍李玉成出生於將門世家,自幼習武,卻獨獨讀過書,甚至上過1年多的國子監,後來卻稱病罷學,半年後邊關告急自請纓跟隨宰相門生陳建輝出征,帶兵突襲敵軍主力,大勝,回朝後受到隆慶帝和宰相霍光的賞識,自此慢慢獲得軍中實權,最後獨掌京城及附近4郡的實權,跟其他32郡也多有勾結,此人野心頗大,早年雖受宰相霍光提攜,當嚐到權利的滋味後,慢慢不把宰相放在眼裏,不過宰相多年把握朝政,黨羽眾多,盤根錯節,一時他倒不敢輕易動他。

鎮南王齊文淵身形瘦削,麵如冠玉,唇紅齒白,微有髯須,一副翩翩佳公子形象,不過卻習得一身好功夫,大啟16年,外族戎狄多次侵犯邊境,當時威遠將軍正在北疆平亂,一時無法顧及,鎮南王挺身而出,自請旨把戎狄趕出邊境,驅離至胭脂山以南,並請旨鎮守南地,皇帝無法,隻得答允他的請求,自此朝廷中三足鼎立的局麵正是形成,互相抗衡,自成三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