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悲聲詠完《封禪書》,不禁思潮澎湃,似覺巍峨的泰山,輝煌壯觀的封禪大典,浮於腦際,相如正站在雲端向他微笑……
未央宮偏殿,武帝召見太史公司馬談。
年過花甲的司馬談領著二十有七的兒子司馬遷拜道:“啟奏陛下,微臣認為,自孔子逝後至今四百多年,諸侯兼並,史記斷絕。當今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跡,作為一名太史而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所以內心十分惶懼不安。”
“莫非愛卿之子願繼續你的職責?”
“正有此意。”司馬談忙奏道,“今微臣熱切地希望犬子能完成這未竟的大業。故欣聞陛下召見欲聽教司馬相如之事,特帶來犬子旁聽,望陛下準奏!”
“善!”武帝示意二位坐於斜對麵的繡凳上,“朕已令所忠立即收集司馬相如撰寫的全部文章,屆時當送於汝處。今日不談別事,隻議相如遺作,這篇體現出了其至死不渝、忠貞情懷的《封禪書》。”
武帝侃侃而談:“相如一生經曆了諸多坎坷,生命已近垂危時,卻不計個人恩怨得失,不顧病痛折磨,不惜一生著作任人取去,散失殆盡,而將唯一的牽掛寄托在這份必奉於朕的遺紮之中,如果不是彌留之際那顆拳拳赤子之心仍有增無減,對朕之大漢朝前景充滿信心和希望,何以有這樣的胸懷!其‘惟君國是念’的忠良情結貫穿一生耳!”
司馬談奏道:“相如書道,齊桓公稱霸後想去封禪,管仲認為還不夠格,說要接受天命登上帝王之位然後才能夠舉行封禪祭天地活動;魯國的季孫氏到泰山去舉行旅祭,受到了孔子的諷刺;秦始皇到泰山封禪,被暴風雨所襲擊未果,這是因為秦始皇實行****。”
“這也說得在理!”武帝點頭道。
“相如又道,而當今大漢恩德象源泉一樣湧流,澤及遍地,廣被四方,陛下理應到泰山築土為壇祭天,報天之功,行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肅然山等小山辟場祭地,報地之功,行禪。以體現陛下治國的善行和德行,憂患於政,利國之興盛與穩定。”
“陛下,小臣為相如先生奮鬥不息的精神而感動。小臣惶然覺得,如果我們麵對現實世界和人生永恒的‘兩難主題’,該作何選擇?”青年司馬遷也激動地道,“大概‘別無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小臣以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結’,不管承認與否,這‘結’都將伴隨著人走完‘我選擇,我承受’的一生!而相如先生選擇了忠君的人生信條,便心甘情願地承受著精神與肉體的折磨!”
武帝為年紀輕輕的司馬遷有著如此睿智的思考而欣喜,即刻令道:“司馬相如其人忠義報國,淡定柔韌;其文廣博閎麗,卓絕漢代。汝父子在作漢之史書時要將司馬相如單獨列傳,其主要作品亦要收錄於內!”
“小臣遵命!”
“封禪一事,朕當作為一件大事來策劃,汝二人可一並跟隨!”
“謝皇上隆恩!”
兩河塘打造的花楸木棺槨,盛殮著相如遺體,緩緩由茂陵出發,文君扶靈歸蜀。
武帝派遣的五百名漢卒組成儀仗隊,身著孝服,打著經幡,場麵盛大而莊嚴。
一路哭聲震天,哀樂動地,天陰雲暗,山河悲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