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漢中勉縣至廣元劍閣的金牛古道是蜀道最險峻的一段,而明月峽則又是其中的險中之險。難怪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哀歎:“噫籲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在朝天鎮汔車站下了公交班線車,秋桐挽著我,沿川陝公路步行兩公裏左右,來到了明月峽。講起明月峽的曆史文化、自然風光,可能三天都說不完。但是,因棧道、驛道年久失修僅餘殘跡,嘉陵水道未開通水上遊覽,纖夫鳥道又太過危險,真正遊覽隻有走川陝公路。漫步走到“老虎嘴”打來回,我和秋桐用時不到四十分鍾。
明月峽兩岸奇石變幻,瀑飛泉流。南岸象鼻山頂上有四座奇石,好似燈影一樣鮮明突出,這就是遠近聞名的燈影峽。這四座奇石又酷肖唐僧師徒西去取經歸來的生動形象。一座好像開路在先的孫悟空,一座好像牽馬過山的豬八戒,一座宛如和掌打坐的唐三藏,一座好似肩背經囊的沙和尚。郭沫若詩曰:“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
北岸天柱峰,直峰如柱,拔地參天,怪石嶙峋,古木森森。明代詩人薛東曾寫到:“根在乾坤未判前,不施斧鑿自天然。冬雪凝寒排玉筍,晚霞飛彩簇金蓮。可憐台榭常興廢,惟有茲山不紀年。“
從明月峽返回朝天鎮已是中午。秋桐在鎮上買了核桃酥餅、核桃薄脆、炸小河魚兒和兩瓶礦泉水。然後我們從朝天鎮出發,一路邊走邊吃,沿著幽深秀麗的潛溪河北上,去觀覽被譽為地下仙宮的雪溪洞。
雪溪洞得名於陸遊觀覽此洞所題的“雪溪“一詩:“風雨尚遠遊,回首始欲愁。北顧龍門棧,西望黑雲頭。危途踏半橋,扶杖俯洪流。雪溪巴山來,衰翁蔥嶺留。”
雪溪洞掩隱在潛溪河畔的森林中,風光十分秀麗。雪溪洞口在一巨大石壁之下。洞前是開闊的大廳,廳側一條清澈的小溪,從一丈餘高的洞門底淙淙地流向大石穴中。雪溪洞全長八公裏多,是劍門蜀道的風光勝地,洞中石幔、石花、石筍、石柱,擬物狀人,巧奪天工。洞中的每一根鍾乳,每一片岩壁,都是一件精美絕倫的天然雕塑,地設天造了這座神奇了地下仙宮。
雪溪洞內光線明暗不均,頭頂時有怪石凸出,道路狹窄濕滑、坎坷不平。秋桐單手緊緊地摟著我的腰,我緊摟著她臂膀,我們小心翼翼地邊行走,邊觀賞,邊說悄悄話兒。這一路上,洞頂冰冷的滴水將我們的頭和外套都快打濕完了。
走了大半程山洞,考慮到還要返城去相館取照片,我們隻好遺憾地原路往外返。趕回到朝天鎮上已接近五點鍾。朝天還有清風峽、大安寺、七盤關、籌筆驛、飛仙閣、龍門閣等遺跡及景點。很可惜這次沒時間去慢慢遊覽了。
我們在鎮上買了一張毛巾,用它交叉給對方擦幹頭上的水汽,擦了擦外套上的水漬。隨後就到朝天汽車站乘班線車於半小時後回到了城裏,隨即又步行趕往下河街國華相館取了相片,然後準備前往位於同條街的酸菜魚館吃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