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放學後,應Cathy的熱情邀請,泰和老師和我們幾位同學前往她的住所共度聖誕節。在她簡陋的套二單元房客廳裏,聽著優美的美國鄉村音樂歌曲,師生一邊包著北方水餃,一邊愉快的交談閑聊著。吃完水餃,在Cathy的提議下,師生一起把合林同學裝扮成了聖誕老人,聖誕老人從Cathy現準備的聖誕禮物袋中,給我們發聖誕節禮物——聖誕卡和巧克力。那個聖誕節,歡樂愉快寫在我們的臉上,也定格在Cathy送給我們的聖誕節晚上師生和聖誕老人的合影照上。
在寒風一日比一日刺骨的日子裏,我與學院和同學一天天熟悉起來,總的來說同學遠熟過老師。日常生活一天天在習慣,被動多於主動。與家鄉的書信往來一天天多起來,同學的多過家人的。對未來的訴求也一天天在明晰,那就是努力學習,爭取大學畢業後繼續深造以拓寬就業渠道,然後回川報效家鄉。關於未來的打算,在寫給秋桐和同窗好友誌勇的信中我如是回複:過去的十八年家鄉生活,被歲月風幹成水墨生活長卷畫,深深地銘刻在內心的自在天中。冬季的北方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景色迷人,但考慮到氣候、生活習慣和家庭情況等因素,大學畢業後隻想行走在家鄉的山水間。八六年國家經濟改革的步伐已從農村邁入城市。全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實行,將農村由計劃經濟體製過渡到市場經濟體製,扭轉了計劃經濟時期農業生產僵化、停滯的局麵,社會農副產品豐富,八億農村人口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標誌著物質短缺的糧票、布票、油票、副食品票等退出曆史舞台,大批農村富餘勞動力得到解放。
當西方國家社會各方麵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麵前,而國內思想政治理論認知又遠遠地落後於形勢發展的背景下,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社會、生活水平之間巨大的落差,優越性和劣根性認識的混亂,理想與現實的反差,精神追求與物欲膨脹的割裂,加之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還缺乏理論闡述和解決辦法,相對均等的物質財富分配向按勞取酬過渡、經營承包、待崗下崗、個體私營等一係列的巨變造成的恐懼、不安、失落和不滿,以及沿海與內陸地區發展不平衡等諸多問題,一些人漸漸地出現心態失衡和價值觀扭曲。
他們無力麵對劇烈的社會轉型和滾滾的改革浪潮,痛苦、失落、迷惘而又無奈之時,他們真誠而狂暴、近乎嘶吼地唱著崔健的《一無所有》,發泄憤懣的怒氣和無力感。他們像無根的浮萍,孤獨、虛無、失落中,哼著《路隨人茫茫》迷失在茫茫人海中:
人生夢如路長
讓那風霜風霜留麵上
紅塵裏美夢有多少方向
找癡癡夢幻的心愛路隨人茫茫
人生是夢的延長
夢裏依稀依稀有淚光
何從何去覓我心中方向
風幽幽在夢中輕歎路隨人茫茫
人間路快樂少年郎
在那崎嶇崎嶇中看陽光
紅塵裏快樂有多少方向
一絲絲像夢的風雨路隨人茫茫
絲絲像夢的風雨路隨人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