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讓孩子與不同類型的人打成一片(3)(1 / 3)

許燕上四年級的時候,是班裏的學習委員,平時她和同班同學交往很多,和各科老師也經常接觸,許燕利用和老師接觸的機會經常和老師聊天、請教老師問題,慢慢地,老師對許燕有了比較深的了解。

後來,許燕得知班裏有些數學成績差的同學很怕數學老師,他們說數學老師很嚴肅,於是許燕在一次收數學作業的時候,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數學老師。許燕說:“老師,我覺得你很和藹可親,但是班裏有的同學說你太嚴肅了!”許燕的話讓數學老師有所感觸。

在接下來的數學課上,老師微笑的次數增多了,有時候還冷不丁開個玩笑,數學課堂上經常傳出同學們的笑聲,那些怕數學老師的同學也不再覺得數學老師令人畏懼。這樣,他們有不懂的數學題就會大膽地問老師,他們的數學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隻有當師生關係融洽,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孩子和老師成為朋友的時候,學習才是最有樂趣的。鼓勵孩子和老師交朋友,既可以在與老師的接觸中便於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還以鍛煉孩子與不同年齡的人的交往能力。等孩子將來進入工作中,孩子們對領導或許不再覺得很有距離感。

有的孩子內心孤僻,不善於和外界交流,對老師存有一種戒備心理,不由自主地表現出抵觸老師的言行。對此,父母要以真誠的教育來感化孩子,鼓勵孩子敞開心扉,接納老師。

當家長發現孩子對老師有抵觸情緒時,首先要給孩子創造一種寬鬆、自由的家庭氛圍。因為很多時候,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源於對父母的抵觸,因為父母對孩子很嚴格、很嚴肅,那麼孩子可能就會認為老師也像父母那樣,於是不由產生抵觸情緒。如果家長發現老師處理問題存在片麵性或有失誤時,要積極主動與老師交換意見,以化解孩子的抵觸心理。

與此同時,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站在老師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例如,老師批評孩子的時候,話說得過重,孩子可能覺得接受不了。這時家長就應該引導孩子這樣想:老師說你是為了你好,話說重了可能是因為他當時心情不好,你應該原諒他,如果你熱情地對待老師,老師就是你的朋友,那麼他會對你很友好的。

為了讓孩子對學習保持興趣,並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家長要盡可能讓孩子和老師保持良好的關係,如果你的孩子和老師成為了朋友,孩子很可能會吸引同學們欽佩的眼神,他也會受到更多同學的關注,其他孩子們也會主動接觸你的孩子。

9讓孩子大膽地和陌生人說話

如果你的孩子走到哪裏都能與那裏的人輕鬆地攀談,那是一種多麼讓人興奮的感覺!完全不是那種縮手縮腳、麵露膽怯的樣子,而是輕鬆、大方、自然。讓孩子學會與陌生人打交道,首先需要過家長的心理關。

許多家長都告訴孩子,不要過多地和陌生成人說話。因為家長們認為,孩子畢竟還小,單獨和陌生人接觸存在一些潛在的危險。但是卓立的媽媽卻不這樣認為。

今年五歲半的卓立是一個“小人精”,不僅能和同齡的孩子打成一片,還能和陌生的大人聊得火熱。卓立在公交車上,如果對身邊的大人的東西感興趣了,他就會主動地問對方:“叔叔,你的東西在哪裏買的呀,我也想讓我爸爸幫我買一個!”碰到孩子這樣說,一般人都會笑著接話,並告訴卓立想要的答案,還會主動把手裏的東西給卓立摸一摸,如果不是特別貴重,還會給卓立玩一玩。

媽媽對卓立很放心,因為卓立一歲半的時候,就曾大膽地拿錢自己買吃的。現在去超市購物,媽媽總是把卓立當做小大人,和他一起購物、付款。當然,媽媽要求卓立不跟陌生人走,不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卓立經常因為媽媽加班而最後一個離開幼兒園,當媽媽來接她的時候,他會很自豪地告訴媽媽:“我沒有跟陌生人走。”

每個孩子都有長大的一天,要融入社會,從小教給孩子和陌生人溝通的技能很重要。家長不能因為害怕出現意外就要求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隻讓孩子生活在親朋好友的圈子裏,這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現在,很多家長喜歡叮囑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久而久之,孩子便把“陌生人”當做“危險”的代名詞。在陌生人麵前一言不發,或是和陌生人說話的時候結結巴巴、麵紅耳赤。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交流障礙時,才意識到讓孩子遠離陌生人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