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何克服內部會計控製的局限性
內部會計控製局限性,第一,受成本效益的製約,係統運行在人財物上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管理層要對控製成本和失控可能造成的損失、浪費進行評價,以免其措施方法失去意義;第二,受串通舞弊的限製,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定期調崗、加強職工的思想教育、強調職業道德、營造積極向上的公司文化,鼓勵員工正直的職業行為,會消弱其局限性;第三,受高層權限的淩駕,高層人員的越權幹預往往會導致重大舞弊行為的發生和會計信息嚴重失真,這就要求針對管理層個人進行控製,推行任期責任製和契約管理,明確規定個人違規行為將要承擔的合約後果。第四,受人為錯誤的幹擾,因執行人員無意識的錯誤、判斷失誤、曲解指令也會導致內部會計控製失效,對員工進行職業培訓、出具崗位說明書、對失效事項進行重點標示能有效防止其重複發生。第五,突發業務和事件的問題,對於突發性的業務和事件可能發生的差錯和不合規行為,公司要順勢調整監控方式和方法,使溝通反饋渠道順暢。
三、內部控製審計概要
(一)內部控製中的財務報表審計
內部控製審計涉及公司的方方麵麵,在財務報告報表審計中委托人的委托意向關注的是財務報告數字的正確性。這就要求內部控製財務審計,審視會計實踐所依賴的內部控製的可靠程度,並判斷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和重要不足,最終出具書麵認定或書麵報告來完成委托。風險導向的內部控製財務審計在內部控製評價階段,要首先建立主控環節和程序的運作框架,在此基礎上再運用審計評測方法對其做出評價;依據財務報告審計目標,對財務報告舞弊信號做出識別,收集審計證據、評估風險水平,出具審計書麵文件。
(二)內部控製中審計活動的作用
在每一次的內部控製審計循環中,審計活動因不直接產生勞動增值,昭示了審計行為是非盈利性的。隨之對從事審計活動的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提出很高的要求——不但是基本的獨立性要求,還有對公司合規性程序的審查方麵的把握。內部審計都是在解決真實的問題,幫助公司進行管控風險控製。審計活動不是單個的活動,要重視將內部審計與公司的關鍵經營流程聯係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去實現公司的戰略方向。
(三)內部控製中審計績效的考量
內部審計固然是“高姿態”層麵的管理活動,也需要對其績效進行管理。雖然內部審計的績效屬於部門績效,反應的是本部門職責履行狀況及其實現成果,其管理是公司培養競爭優勢、獲取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職能活動,但管理的根本也是對員工的管理,投入的資源和產出效果也需要用成本效益原則來考核,目的是節約內部審計資源並將資源集中到風險較高的領域。
(四)內部控製中審計的質量改進
當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活動時,必須對審計方法進行評估,不僅包括審計方案、提供資料的人員,還包括審計設計和實施程序。在審計環境中,公司文化的關鍵是在於創造一種鼓勵使用智力方法進行審計的文化,使得訓練有素的專業審計人員能夠繼續尋找、完善工作的更有效的方法。在麵對執行活動中的衝突時,能夠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讓審計更加深入並讓工作成果有應用價值。
四、結束語
公司內部會計控製的製定與執行,就是要防止那些存在欺詐行為的會計分錄導致企業經營的惡性循環,讓會計策略得到貫徹。塑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減少對戰略決策的幹擾,是無形的資本沉澱,同時也是為困難時期做準備。內部審計在了解、評估、製定方案、獲取證據、執行細節性程序和分析性程序、記錄審計的過程中,側重於較高風險領域的審計,所以並不存在絕對安全或完美的審計。因此,無論獲得了多少證據,總是可以采用更多的測試強化審計效果。理解、解決遇到的問題,依靠技術的力量減少審計成本投入是內部控製自我挑戰不變的追求。
參考文獻:
[1]中國會計學會.企業內部控製自我評價與審計:操作指引與典型案例研究[M].大連:大連出版社,2010
[2]韓曉梅.企業內部審計績效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3]張福康,姚瑞馬.企業內部會計控製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4]孫永堯.企業內部會計控製-關鍵控製點設計[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