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浙江企業擔保鏈現狀及破裂危機(2 / 3)

(一)起因

天煜建設是此次互保危機的開端。浙江天煜建設有限公司,注冊於浙江東陽,注冊資本為8000餘萬元。2011年末,天煜建設下屬的江蘇分公司因涉及非法民間集資而引發訴訟。隨後,天煜建設的資產均陸續被法院凍結查封,並且正式向東陽市法院提交破產申請。

(二)過程

2012年初,從天煜建設資金鏈開始出問題之後,3月初第一層擔保圈發生危機,半個月後第二層擔保圈被波及,4月初起則第三層進而第四層擔保圈被收貸。具體表現為:

天煜建設在銀行的貸款中,有9000萬元由家具製造企業嘉逸集團與之互保,處於第一層擔保圈。受天煜建設影響,嘉逸集團共被8家銀行收貸1.15億元,導致出現1.2億元貸款逾期,頓時陷入困局。而嘉逸集團互保圈有六大集團,涉及企業超過30多家,互保金額總計4.18億元。

一個月後,與嘉逸集團有互保關係的浙江榮事實業集團,被北京銀行收貸3000萬元,榮事出現第一筆貸款逾期。榮事下遊的第二層擔保圈接連出現銀行收貸,牽涉關聯行業內企業100多家,債務金額超過100億元。

隨後,第三層擔保鏈上的虎牌控股集團因與榮事的互保關係,被華夏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收貸4000萬元,緊接著又相繼被中行、建行及農行收貸共5500萬,躋身“中國民企五百強”的虎牌告急。

與虎牌同一擔保層的還設計九龍控股、博洋家具等近10家。在第四級互保圈中,與九龍控股互保的又有博洋家具、杭州康順;與博洋家具互保的又有浙江晶瑞辦公家具、浙江麥尚實業等,形成輻射麵更大更複雜的擔保圈。

這場互保危機,在短時間內,從建築行業持續蔓延到家具行業、輸配電行業,並繼續向其他行業迅速擴散,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失和動蕩。

(三)影響

2012年初起,這場始於浙江天煜建設的償債危機因複雜錯綜的互保、聯保關係不斷蔓延,時間跨度達半餘年,事件涉及23家銀行,關聯債務金額達100餘億元,相關企業逾百家,波及浙江家具行業就業人口5萬餘人。

同時,縱觀整個互保危機事件的後續影響,政府該如何在結合市場自身調節的機製下,適度介入製止危機蔓延,有待深思。並且,在政府大力鼓勵民間融資,建設專門專業擔保機構的形勢下,企業之間依然形成如此龐大的擔保網絡,企業仍舊尋求企業間互保、聯保的模式,可見省內民營企業融資環境還需做出實質性的優化。

四、擔保鏈破裂危機產生原因

(一)企業自身問題

浙江擔保危機爆發的初始問題並不在於擔保鏈本身,而是企業的自發財務危機引發的。

在整個經濟市場信心不足的大環境下,浙江省內較多的民營企業在發展戰略的製定上缺乏專業性和科學性,主要趨勢傾向於大力度進行多元化經營,而沒有進行合理考量,導致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注入卻未必得到相應的產出,資金鏈緊張。加之較多民營企業涉足民間借貸,關係網絡複雜,企業的資金鏈本身非常緊張。

在此情況下,擔保本身就具有極大的風險,而長久以後,不少中小企業間的互保、聯保又有較大成分是由“人情網”所推動,缺乏科學的風險衡量和控製程序,是擔保鏈危機的爆發的潛在誘因。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

浙江省的民營企業在全省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民營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但是所有製形式、規模、管理層規範等等一係列因素往往決定他們很難達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門檻,融資艱難,而銀行貸款和民間融資成為它們主要的融資途徑。

商業銀行為了自身規避風險,自然要求企業提供抵押或外部擔保,於是眾多浙江民營企業之間大規模的相互擔保、聯保逐漸彙集形成龐大複雜,一損俱損的脆弱擔保鏈網絡,成為危機的伏筆。

(三)銀行風險控製力度大

在企業擔保鏈風險令人擔憂的情況下,部分銀行機構開始草木皆兵,甚至悄然將風險控製放在首位,企業需要貸款融資時,銀行大力度控製放貸,惜貸,而企業出險資金鏈告急是,銀行業進行大幅度的抽貸、壓貸,加速了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和擔保鏈的蔓延。這種現象也要歸結於,銀行係統內部的問責製度,一旦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到達一定比率,銀行內部相關聯的的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都要受到牽連和問責。這使得,普遍商業銀行工作人員不願承擔此風險,銀行惜貸嚴重,給企業造成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