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采購審批權限的設置
所有的采購詢價、合同等事宜必須先批準後實施,禁止擅自跨越權限。突發性或臨時性采購可按公司規定按特殊流程實施,可注明“急購”字樣並說明理由,事後需總經理補批。
(5)退貨與索賠的要求
采購的物品若質量、規格不符合公司的規定,應立即辦理退貨,要及時書麵通知財務部門,防止需退貨物品的付款事件發生。采購合同中還要明確因供應商自身原因造成我方損失的索賠條款,對其產生的直接損失或間接損失,應以正式公函向供應商索賠,索賠成立後,通知財務部在應付貨款中扣除相應款項。
2、嚴格的日常監督與控製。
(1)完善采購的內部控製製度,確保每項工作都有其他崗位人員的監督職責,防止營私舞弊,做到有法可依。
(2)采購部主管要時時檢查各采購崗位的工作執行狀況,確保每位采購人員都在各自的權限範圍內盡忠職守,並對采購人員的工作結果負責。
(3)定期召開采購管理會議
針對采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修改或更新有關管理流程,如有重大的采購事項則召開討論會,將政策信息及時傳遞到相關崗位的相關人員。財務部可參加會議。會議上通過的事項或決定必須得到切實執行,不得流於表麵。采購管理會議必須有會議記錄存檔並以文件形式下發給各個相關部門。
(4)成立內部監督稽查小組,對采購部門進行不定期的突擊檢查,是否嚴格按照采購內部控製製度嚴格執行,防止人為的徇私舞弊行為的發生。
筆者認為,存貨采購管理是一項長期、持續、過程性的管理工作,是企業內部控製的關鍵環節之一。逐步培養各采購部門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工作意識和工作作風,是內部控製的目標之一。
二、存貨領用的內部控製
存貨的領用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它直接關係到企業資產的動向,沒有健全的領用製度,很容易造成企業資產流失,中飽私囊等問題出現,一般存在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一)賬實不符的情況
入庫方麵:發票提前到,財務根據單據入賬,但是實物沒有及時到達,致使財務賬麵數大於實物數;實物已經入庫,但結算單據未到,財務賬麵上沒有反映,造成賬麵數小於實物數。出庫方麵:庫存商品已經出庫,但由於手續延誤等原因沒有在財務賬麵上反映,財務部門一旦沒有通過實地盤點來核對賬實,這樣就會導致賬實不符,存貨隻是以數據的形式存在,一旦長時間無人監管將會造成資產去向不明,企業財產流失的風險。
對期末盤點的工作不夠重視,很多企業流於形式,沒有將盤點工作真正起到檢查、監督和防範的作用,使得賬麵數據失去意義。
(二)無法對庫存的損耗做出準確的判定
一般商品的損耗分為合理損耗和不合理損耗兩種,合理損耗為商品運輸、存放等環節的自然消耗;不合理損耗即為人為的管理失誤造成的資產流失。由於盤點工作的不到位,就不能對庫存的損耗數量和損耗環節(采購、運輸、倉儲等)做出準確的判斷。商品的合理損耗是要在充分監管的基礎上形成的,前段環節的監管疏漏造成的人為損耗其實是可以通過盤點等後續工作彌補的,將人為疏漏反映出來並查找原因。但是由於盤點工作的形式化,將堵漏的關卡也形成了一道擺設,企業麵臨著資產管理不善而造成財產損失的風險。
三、針對以上可能出現的管理漏洞,筆者認為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麵做出改善
(一)存貨領用的內部控製
規範存貨領用的內部控製製度和流程,經審批後方可出庫。存貨的領用分為材料的領用和半成品的出庫兩大類。材料的領用應由研發製作部門核定,並出具相應的手續,再由生產部門根據生產或銷售計劃、填製限額領料單向倉庫領料。倉庫保管要審核領料單,雙方要檢查領用材料的數量和質量,並簽字或蓋章,承擔相應責任。倉庫保管人員要及時登記材料卡片,並定期送往財務部門形成相應的財務憑證。半成品的領用須經部門負責人審批簽字,按照規範的審批流程審核完畢後方可出庫。相關部門負責人對半成品的領用進行實質上的監督,了解出庫後的去向及損耗情況,進一步防範領用中存在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