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必需建立固定資產卡片管理製度。為每項固定資產建立固定資產卡片,記錄資產編號、資產名稱、資產類別、規格型號、取得資產方式、使用狀況、使用單位、存放地點、原始價值、折舊方式、折舊年限、資產淨值等信息。以防止因固定資產登記不全,造成資產流失,賬實不符的情況發生。實行固定資產存放、使用科室負責製。在購入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要求采購職務、入庫登記管理職務、會計記錄職務相分離。
三、購置固定資產事後控製
醫院取得固定資產並驗收合格,開始使用後,要有專門部門嚴格審核固定資產采購合同,審批程序等相關內容,審核無誤後按照合同規定辦理付款事宜。財務部門在付款之前要審查固定資產采購發票是否真實、合法、有效,防止出現假發票,給醫院造成經濟損失。財務部門要審核發票內容與合同內容是否相符,如有不符及時通知供應商重新出據固定資產發票,避免出現資金損失。財務部門要審核發票與購入實物數量是否相符,如有不符需查明原因及時上報處理。醫院財務部門要有專人定期與供應商核對固定資產應付賬款,預付賬款等往來款項,加強對固定資產采購活動的會計係統控製。
醫院的醫療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安全可靠,保證不能對患者造成人身傷害;必須精密準確,保證監測、檢查的結果的正確性,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依據,不延誤病情。這就要求醫院對精密儀器、大型設備崗位實行崗前培訓和崗位許可證製度,嚴格操作流程。要求醫院器械維護部門加強對醫療設備日常維護,嚴格執行固定資產大修理計劃,確保固定資產安全準確運行。
在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醫院應根據主要設備使用效率,收益情況、耗材成本、固定資產折舊費、人工費等相關費用進行單台設備或科室整體設備的效益分析。從而對每台設備進行跟蹤評價,對於能為醫院帶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不好但又必須存在的設備,由於使用率比較低,設備損壞程度差,醫院要加強設備日常維護,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對於能為醫院創造很好的經濟效益的設備,由於使用率比較高,醫院更要加強設備日常維護保養,以確保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安全可靠,檢查結果精準,盡量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注意該類設備更新換代;對於盲目購入、社會和經濟效益低下的固定資產,要對提出采購、可行性論證科室、審批部門予以批評,追究責任,並要求設備使用科室提出合理利用該類設備方案,以彌補給醫院造成的損失。設備分析結果作為醫院每年職工大會的一項內容向全院進行公布,以明確使用及采購科室的責任。
醫院必需建立建全固定資產清查製度。至少每年全院進行一次徹底清查。由財務部門負責,在資產清查之前先編製資產清查方案,報醫院主管部門審核批準後,組織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按清查方案對醫院固定資產進行全麵清查,確保實物與財務賬、固定資產卡片相符。對於清查過程中出現固定資產使用科室轉移、毀損、報廢、盤盈、盤虧等現象,清查人員要如實編製資產清查報告,分析原因,追究責任,確保清查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資產清查報告由醫院主管部門審核批準後,財務部門及時調整固定資產使用科室、使用狀況、賬麵價值等信息,確保賬實、賬卡相符。
醫院應當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清理製度,對於使用期滿毀損不能使用的固定資產、未到使用期毀損不能使用的固定資產、能使用但被淘汰的固定資產、重大固定資產的處置都作出明確規定。對於報廢清理的固定資產出具清理報告,上報財政部門審批核實。根據財政部門批複的固定資產報廢清理意見,調整財務賬。
以上是對醫院固定資產從采購到處置管理過程的簡述,其執行效果取決於醫院管理者對醫院固定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和相關製度的執行力度。由於醫院是國家公立性機構在固定資產采購中一定要兼顧醫院社會職責,平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醫院贏得更高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