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手段上,力求多樣化。如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錄好的如《今日說法》、《法製與社會》中的故事,在播放過程中,先隻播放事件部分,先讓學生運用法律知識進行分析,各抒己見,再與節目中的專家的分析與評判進行對比,找出正確的做法及不足之處。這種方法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很有幫助。還可以用模擬法庭庭審的方法來呈現。選好案例交給學生,讓學生分別扮演法官、被告、原告、公訴人及律師等角色進行法庭的庭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了解各個角色的職能、權利、責任,所起的作用及實際的操作過程,將理論運用於實踐中,增加了學生“實戰”經驗。有條件的話,可以聯係當地法院,讓學生去旁聽案件的審理,通過觀摩,讓學生學習經濟案件中利益相關者在法庭展現的法律技能。這樣豐富多彩的課堂符合現代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
(四)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執教水平
有沒有一隻優秀的教師隊伍對於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改革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承擔者,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與教師的敬業精神和教學水平相關。由於經濟法基礎課程的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一方麵要求教師對我國的現行經濟法律法規的知識體係和法律體係有比較全麵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麵要求教師對經濟專業知識有所研究。為了提高經濟法基礎課程教師的執教水平,學校可采取如下途徑:一是積極創造條件讓經濟法教師走出去,學習其他學校同行的經驗,組織兄弟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師學習交流。二是設置激勵機製提倡和獎勵經濟法課程教師積極充電,提高經管類相關專業知識,參加會計證,營銷員等社會考試,豐富和全麵自己的知識結構。三是建立教師集體備課製度。經濟法課程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積極探討教學經驗,十分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四是廣泛聯係律師事務所、企業法律顧問處等法律實務部門,建立實訓基地,定期組織濟法基礎課程教師深入基層,直接參與和學習法律事務,幫助他們獲得實踐經驗,以便更好的服務教學。
經濟法教學改革是一項係統工程,涉及到改革的指導思想、教師素質、學生特點、教材選擇與內容取舍、教學模式、社會需求等方麵。因此對經濟法課程實踐教學的目標、條件、管理及考核評價體係等還需要根據教學實踐具體情況及其規律做進一步全麵、細致的探究。
參考文獻:
[1]徐珍君.基於工作過程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方法探索[N].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四期
[2]張昊.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經濟法課程改革探討[J].高教論壇,2010年9月
[3]杜紅梅.高等職業院校經濟法課程改革探析[J].職業時空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