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環境保護視野下的產業發展經濟效益研究(3 / 3)

(二)政府部門環境保護的效益分析

環境保護的投資成本包括:經濟性成本、社會性成本和財務性成本。政府部門在推動產業的發展與環境保護建設上,需要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係,實現可持續發展。例如:建設三峽大壩水電站,這就促進了電力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且引導灌溉也是一個龐大的中樞機構,推動了環境建設的統一性和整體性,雖然在建設過程中,導致的一些洪澇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站在量的角度分析,政府部門環境投資的總體收入大於社會成本的外部不經濟性,由此可見,這個投資同樣是有價值的。政府部門幫助產業進行環境保護,雖然在短期內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但長遠看來,這將會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推動產業快速走向美好的未來,因此,其收獲到的經濟效益將是巨大的。

(三)基於環境保護下的產業經濟效益分析

為了能夠解決環境問題,讓生產對生態環境和人們的生活不會造成影響,各產業必須均要進行不同程度的環保投資,這就有效地阻止的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同時還改善了生態環境的質量,並通過對廢棄物的回收利用,降低了資源浪費和提高了廢棄物的有效利用率,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的產值,這就幫助產業在環境保護的投資上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例如:。以我國在1998—2005年期間工業產業環境保護投資與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工業產業雖然在環境治理上投入了相當大數量的資金,但是最終由於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卻遠遠超過了投資成本,最終獲得經濟效益幾乎是投資成本的兩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產業進行環境保護投資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也將收獲到可觀的經濟效益。如果考慮到產業環境保護所產生的無形價值和推動整條環境保護價值鏈的價值增值,則將使產業環境保護發揮出更加重要的價值。

四、結束語

產業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必須要以環境保護為基礎,因為環境保護關係著生態環境和人們的生活,控製環境的汙染源將是環境保護的重要途徑。政府和各產業要認識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通過各種手段進行環境保護,推動產業健康地發展,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後代創造出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賀景霖.我國產業結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分析[N].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年04期

[2]吳衛明.發展生態產業營造和諧社會[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 2008年06期

[3]朱承亮,嶽宏誌,師萍. 環境約束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效率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11(05)

[4]龔海林.產業結構視角下環境規製對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影響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 2012

[5]溫懷德.中國經濟開放與環境汙染的關係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 2012

[6]譚娟.政府環境規製對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其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 2012

[7]王金南,楊金田,陸新元,汪冬青.市場經濟轉型期中國環境稅收政策的探討[J].環境科學進展. 1994(02)

[8]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編,劉自敏,李丹譯.發展中國家環境管理的經濟手段[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6

[9]何靜.中國的環保政策:探討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矛盾[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