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正確地連結點與點,認識正確的圖形,培養構成要素的能力。
材料卡片,畫紙、色筆、鉛筆。
遊戲方法
(1)讓孩子看卡片中的右圖,然後告訴孩子:“和旁邊的圖一樣,連結這些點,將圖畫出來。”用鉛筆描線,不論線條彎得多厲害都沒關係,隻要能連結點和點就可以了。
(2)母親需要先下工夫,製作一些範本,做出各種形狀。
(3)用完的畫畫本也可以剪下來,剪成蘋果或時鍾、電視等形狀,然後玩組合遊戲。
35.蕩秋千
主題運動。
目標讓孩子在蕩秋千的同時,促進身體的發育,培養韻律感。
材料秋千。
遊戲方法
(1)讓孩子坐在秋千上。不要使孩子產生恐懼心,慢慢地推。
(2)當孩子習慣之後,配合推的節奏,讓孩子一個人練習蕩秋千。
(3)讓孩子練習彎腰、伸直足部,配合節奏,用力蕩秋千。
(4)教導孩子,當秋千完全停止時,才可以下來。
36.單杠遊戲
主題運動。
目標借著單杠,使以肩部為中心的肌肉更加發達,培養孩子的柔軟性、持久力、手和足的協調性。
材料單杠、雲梯。
遊戲方法
(1)剛開始隻要孩子能夠吊在單杠下就可以了。接著慢慢練習用雙手、雙肘及腋下支撐,讓單腳或雙腳慢慢地吊掛上去。雲梯的使用法也相同,不要勉強,一開始隻要孩子能夠吊著就可以。當孩子習慣後,再前後左右搖擺。
(2)雙手吊在單杠上,和朋友比賽誰吊的時間長。
(3)讓孩子呈吊著的狀態從一端移到另一端。
37.問答遊戲
主題語言。
目標親切地一邊遊戲,一邊談話。
材料日常生活中的經驗。
遊戲方法
(1)母親可以就小孩身邊的東西,以唱兒歌的方式,讓孩子回答。例如:
①你穿的是什麼?
②你最害怕的是什麼?
③什麼東西冷冷冰冰的?
④什麼東西會飛?
⑤什麼東西甜甜的?
⑥什麼東西感覺暖和?
⑦會滑的東西是什麼?
⑧你可以搭乘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2)也許每一個問題都有幾種答案,讓孩子盡情回答。
38.跳繩
主題運動、空間知覺。
目標通過該遊戲培養孩子認識高的概念,並發展其運動能力。
材料跳繩。
遊戲方法
(1)蠅子兩端固定在10厘米左右的高度,讓孩子跑過來跳過去。逐漸提高高度。
(2)蠅子升高到跳不過去時,就跨過蠅子。
(3)蠅子調到更高的地方,腳也跨不過去時,就用手將蠅子拉下來,再跨過去。
39.抓積木
主題運動、重疊的知覺。
目標用手抓起有些重量的物品,以提升手指的運動能力。
材料積木等。
遊戲方法
(1)用兩隻手指頭夾住積木。
①先用拇指和食指夾。
②接下來用拇指和中指、拇指和無名指、拇指和小指夾積木。
③逐漸增加積木的體積和重量,以相同的方式進行
(2)右手手指進行後,練習左手的手指。盡量讓兩手手指均能夾住積木一段時間。
40.反義同
主題語言。
目標讓孩子說反義詞,以理解語言的正確使用方法,增強其言語能力。
材料卡片。
遊戲方法
(1)指著卡片,問孩子:“高的相反是什麼?”“上的相反是什麼?”“髒的相反是什麼?”“冷的相反是什麼?”“明亮的相反是什麼?”“哭泣的相反是什麼少等問題,以圖為提示,讓孩子回答。如果孩子不知道,可以用具體的方式提示他。例如:“爸爸好高喔!那你呢……”
(2)不要使用圖畫,隻用語言提出問題。如:
A硬B好吃C下樓D肚子很飽E重F遠G親切H高興I安靜J長等等
使用具體的詞語,由簡單到有點抽象、有點困難。
(3)也可以和孩子談談實際經曆過的話題,孩子無法理解的部分就省略。
41.看圖說故事
主題語言。
目標通過說故事,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加詞彙。
材料故事書。
遊戲方法
(1)選一本孩子喜歡的故事書,念給他聽過之後,開始一句一句地教他記住書本中的內容,讓他正確地記住。如果隻由母親單方麵說給孩子聽,他就沒有辦法記住。一定要把握機會,讓孩子記住書中的內容,在其他人麵前背誦。在家人、朋友麵前,或是在父親麵前,對著孩子說:“小安安好會說故事喔!連姐姐的故事書他也會看喔!”如此一來,孩子一定會非常得意,可以培養他在人前說話的習慣。
(2)買回一本新的故事書,母親不要立刻念給孩子聽;多留些時間,讓孩子自己先看看這本故事書。孩子會一頁一頁地翻閱故事書,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思考內容。當他獨自看完之後,就可以針對書本的內容提出各種問題。讓孩子有機會表達他自己用眼睛看過、用心感受過的詞語。
42.比較長度
主題數、知覺。
目標將各式各樣的物品排列在一起,訓練孩子如何判斷長短。
材料色紙、剪刀。
遊戲方法
(1)母親先剪5種顏色與長度不同的紙條。
(2)兩張紙條不要並列,隨意擺在孩子麵前,問他哪一條較長。
(3)教導孩子比較長度時,一定要將紙條固定在一條直線上才可以進行。
(4)開始時比較兩張紙的長短,接下來可以比較兩張以上紙的長短。
(5)問孩子最長的、最短的各是哪一張。
43.排黑白棋
主題構成、知覺。
目標依照範本,模仿圖形,提高對位置、空間的感覺。
材料卡片、棋盤、五子棋、圖畫紙、彩色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