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伴隨寶寶成長的遊戲(8)(3 / 3)

5.給蘋果娃娃穿衣

培養孩子細致認真的習慣;讓孩子耐心地粘貼小紙片,訓練他的堅持性,發展孩子良好的意誌品質;發展手的精細動作。

準備一些紅顏色的紙,和孩子一起將紙撕成碎片。

在硬紙片上畫一個蘋果的雛形,讓孩子為“蘋果”添上“柄”。

給孩子一瓶膠水,讓他給蘋果娃娃穿上紅衣服,將紅色的碎紙片貼在輪廓線內。

畫蘋果時,輪廓線一定要清晰。

提醒孩子將紙片貼在輪廓線內,注意將紅色朝上畫。

完成後,沿輪廓線將“蘋果”剪下來,讓孩子請家人吃蘋果。培養孩子從小想到別人,關心別人的品質。

6.學小動物走路

鍛煉孩子的體力和耐力,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

學蟹走路。孩子雙手撐在身後,雙膝彎曲,把身體抬高,隻許雙手和雙腳接觸地麵,這樣,就可以學螃蟹橫著走路。

學鴨子走路。讓孩子蹲下,雙手放在雙臂下,好像鴨子的兩隻翅膀,然後學鴨子一搖一擺地走。

學青蛙跳。先蹲下,兩手彎曲,兩腳同時跳起,跳一步,再蹲下,再跳,一步一步地向前。

學海豹走路。先俯臥,然後雙手撐地,將上身抬起,兩腳放平,拖在後麵,當海豹的尾巴,僅用雙手的力量,把身體一點一點向前拖就像海豹用鰭來走路一樣。

學毛毛蟲爬。讓孩子俯臥,雙手撐地,將身體升高,手不要動,先用雙腳慢慢移動數步,接近雙手,使得孩子的背脊像毛蟲一樣拱起,然後雙腳不動,兩隻手向前移,移幾步後,手按住不動,再移動腳。

學海豹走路、學毛毛蟲爬的動作可在床上進行。

可根據孩子的體力練習,等一種動作鞏固後,再教新動作。

設計簡單的情節讓孩子練習,如讓孩子扮成小鴨找蟲子。

7.學習“你”“我”

讓孩子掌握“我”及“我階”概念,發展他的自我意識。

念兒歌:“我是你媽媽,你是寶寶,他是爸爸”。一邊念,一邊用手指指指自己、孩子和爸爸。

拋球,拿一隻中等大小的塑料球和孩子玩拋球的遊戲。把球拋給孩子時,口裏說“給你”,孩子拋球過來時,引導說:“給你。”練習一段時間,家長更換代詞,將“給你”改成“給我”。

分蘋果。家長準備幾個蘋果,依次放在寶寶麵前和自己麵前,邊放邊說:“你的,我的,你的,我的……”

讓孩子會說“我”、“我的”。讓他真正意識到了自我的存在。

最初練習,不要同時使用兩個詞,以免孩子混淆。

8.勇敢的小兔

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訓練孩子跳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堅持性。

在地上撒一些蘑菇圖形的紙片,在這些紙片的旁邊劃兩道橫線表示小何。

給孩子帶上小兔頭飾,告訴他:“小兔子,我們一起跳過小河,去采蘑菇吧。”鼓勵孩子雙腳跳過“小何”。

“過河”後,讓孩子學小兔子邊跳邊拾地上的“蘑菇”,撿完為止。

父母可先分別牽著孩子的左右手,幫助孩子跳過“小河”,等孩子熟練後,再鼓勵他獨自跳過“小河”。

把握好遊戲的時間,不要讓孩子過於勞累。

9.學洗手

讓孩子學會洗手,練習有次序地做事,培養孩子愛清潔的習慣。

帶孩子走到洗手池邊,先將袖子卷起,動手打開水龍頭,把手衝濕,關好水龍頭,在雙手上打肥皂,兩手互搓手心、手背、指縫和指尖;然後再打開龍頭,將手衝幹淨,關上龍頭,用毛巾將手擦幹,整理好衣袖。

最初由母親邊幫孩子做邊一步一步地講解,然後讓孩子單獨地做,在孩子出現錯誤時,提醒他。

讓幼兒一方麵滿足“玩水”的願望,也訓練他的自我清潔能力。

要教孩子每次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

孩子完成得好時,要給予獎勵和表揚。

10.小客人

訓練孩子學會文明禮貌用語。

學習基本的讓交禮節,如客人先坐,自己再坐等。

準備一個貓的頭飾。媽媽戴上頭飾,扮演小花貓。

爸爸帶著孩子上“小花貓”家做客,“小花貓”有禮貌地歡迎小客人,爸爸引導孩子向“小花貓”問好。小花貓對孩子說:“請坐。”並拿水果招待孩子,爸爸引導孩子表示感謝。口家時,爸爸讓孩子有禮貌地跟小花貓道別。

遊戲熟練以後,與孩子互換角色,讓他學會招呼客人的一些基本禮節。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帶孩子去做客,以便讓孩子積累社會交往經驗,使他懂得應有的禮儀。在做客的過程中,隨時提醒孩子要有禮貌。

11.排隊

讓孩子學會等侍,培養規則意識、耐心與堅持性;學習與同伴交往的經驗。

邀請幾個大一點的孩子到家裏來,和孩子一起做遊戲。

一個年齡較大的孩子充當汽車司機,成人和其他孩子充當乘客。成人帶著孩子排隊等,小司機兩手在胸前轉動,作握方向盤狀,口中發出“笛……”聲在房間裏走動一圈,停在隊伍前麵,成人讓站在最前麵的孩子先上車(跟在司機身後),汽車在房間裏開一圈,再載走隊伍前麵的孩子,活動反複進行,直到所有的孩子都上車。

要術孩子學會等待,遵守規則,克服孩子的“自我中心”的毛病。在遊戲中,家長可啟發孩子:“如果大家都不排隊,就沒辦法上車。”

家長要引導孩子耐心,維持好孩子“排隊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