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伴隨寶寶成長的遊戲(8)(2 / 3)

遊戲的特點

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遊戲。開始通過比較複雜的動作反映來認識周圍的現實生活,行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活動的目的性還很差,而且不穩定,容易變化。

遊戲離不開實物或玩具幫助。遊戲包括在玩弄物體或玩具的動作之中,一旦物體或玩具拿走了,遊戲也隨之停止。

遊戲是簡單、貧乏而片麵的。在遊戲中,沒有什麼主題,孩子還不能自己跟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如媽媽、司機等)分開,隻能摹仿這些角色的個別動作,如:正在喂布娃娃吃東西,忽然又放到自己的嘴裏,而且往往隻有單調地重複喂這個動作,沒有其他更複雜的細節。

開始對繪畫和泥工等感到興趣,能使用鉛筆或蠟筆畫一些圓圈或直線,並且試圖用自己所畫的簡單線條表現周圍事物,例如說:“這是一條狗”、“這是一個小人”。

遊戲中出現了勞動的萌芽。首先,開始做一些自我服務活動和簡單勞動活動的內容。其次,開始摹仿成人運用勞動工具的活動,如:使用小錘子、小鏟子等。

遊戲訓練重點:

培養幼兒良好而豐富的情感。

鼓勵孩子表現出關注、同情他人的情感,讓孩子學會讓步、共享、幫助他人的行為;教育孩子對粗暴、吝嗇持否定態度;克服孩子嫉妒、見生人怕羞、愛發脾氣、怕黑暗等消極情緒。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使孩子習慣於按時進食,仔細地嚼碎食物。

教孩子在洗手、洗臉時卷起衣袖,不濺水,正確地使用肥皂,用毛巾擦幹手和臉。

文明行為習慣的培養。

教孩子向家長有禮貌地問好和告別。

運用請求和感謝的詞,回答成人的問題。

教孩子遵守家庭的文明行為準則,如用平靜、自然的口氣講話,教育他們注意成人的指令,樂意完成成人的請求。

引導孩子明辨是非,為做到成人的要術而控製自己行為,克服困難,為發展良好的道德品質奠定最初基石。

培養孩子對勞動的興趣和從事勞動的願望,形成從事日常家務勞動的習慣。

審美能力的培養。

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良好情緒反應,熱愛音樂教給孩子用鉛筆、顏料繪畫的初步知識以及利用線條和顏色表現周圍的物體和現象的能力:使孩子有興趣地聽重話故事、詩歌以及仔細地觀看玩具、圖畫畫片。

以下是一些具體遊戲方案供父母參考使用。

1.搭積木:給小狗找個家

培養孩子喜愛小動物,愛護小動物的感情。

培養孩子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

促進孩子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

讓孩子掌握初步的數概念。

拿出一個玩具小狗,讓孩子給小狗搭個家。

教孩子由四塊積木和一個三校柱搭成小房子;教孩子用兩塊小積木和一塊薄長條形狀的積木搭成長凳……讓孩子學習建構幾種不同的物品,如桌子和椅子、沙發和床等。

讓小花狗進人新家,父母誇獎孩子:“寶寶看,小花狗笑了,它誇寶寶真能幹!”

開始時孩子可能隻是將積木簡單地重疊,家長可引導孩子觀察沙發、桌子,做示範並協助搭一些簡單物體造型。

2.打電話

加深孩子對自己的認識,促進他自我意識的發展。

發展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和孩子握右拳放在耳邊假裝打電話,引導孩子介紹自己。如“你是誰”、“你幾歲了”、“告訴我,爸爸媽媽的名字”等,如果講話順利,還可以要術孩子說出自己的性別。

要注意使用禮貌語言,讓孩子學會打電話的一些基本用語。

3.聽話的小貓

讓孩子練習輕輕地走,訓練他控製自己行為的能力;培養孩子關心他人的品質。

準備兩個貓的頭飾,媽媽當貓媽媽,寶寶當小貓。

“貓媽媽”伸伸賴腰,告訴“小貓”;“現在我要睡覺了,小貓,小貓不要吵。”說完,“貓媽媽”低頭裝睡,“小貓”悄悄離開媽媽,在屋子裏輕輕走動。一會兒,“貓媽媽”醒來,問:“小貓、小貓在哪裏。”“小貓”迅速地回答:“在這裏。”然後又輕又快地走回“貓媽媽”身邊。“貓媽媽”摸摸“小貓”的頭:“你是聽話的好寶寶。”

訓練孩子為做到成人的要求而控製自己,克服困難。

這一時期,兒童的意誌力還很差,還不能較長時間地控製自己,家長要注意把握裝睡的時間。

4.折紙遊戲

讓孩子進行最初的折紙練習,掌握對邊、對角折疊的基本方法。

讓孩子學會畫堅線,增強他對色彩的感受力,培養孩子對美的初步認識。

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的自信心。

折書。取一些正方形的紙,教孩子邊對邊折成短矩形狀,在扉頁上寫上孩子的名字,告訴他這是“××”的書。

折小山。準備一些正方形的紙。教孩子角與邊對齊折。成三角狀;讓孩子在“山”上畫“小草”。將三角形分開擺放在桌上,成“小山”狀;讓一個玩具小鹿在小山旁,作吃草狀。

父母可和孩子一人折一個,讓孩子跟著父母的動作做,等孩子較熟練後,可以給孩子簡單的提示,讓他自己做。

在孩子學會折正方形和三角形後,可以提高難度,讓孩子學著折些其他物體造型。如“小飛機”、“手風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