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伴隨寶寶成長的遊戲(7)(2 / 3)

46.把圖畫書拿過來

把書放在書架上,幼兒拿得到的地方,方便他什麼時候想看都可以拿得到。當幼兒開始偏受某些書時,隻要媽媽說出故事內容或書中的人名,幼兒就會自己丟書架找出那本書。拿來時如果媽媽高興地跟他說“拿對了”,幼兒也會感到非常滿足。

47.一起來看圖畫書

為幼兒讀一些有情節的圖畫書。也許有些父母認為內容深了點,但是幼兒會從圖案來了解情節,媽媽說故事的聲音也能讓幼兒聽得人讓。對於喜歡的圖畫書,幼兒會一再地要求父母親念給他聽,不妨應他要術,直到他聽厭為止。

48.利用圖畫書的內容玩對話遊戲

幼兒對反複聽過、看過的圖畫書的情節,都已經牢牢記住了,他知道下一頁將會出現什麼,如果出現的圖畫跟他預想的一樣,他便高興得不得了。媽媽可順應幼兒這種期盼的心情,慢慢地翻。

1.5~2歲寶寶的遊戲

生理發育

2歲時男孩體重達到10.40~13.25千克,女孩達到9.8~12.5千克,男孩高達81.6~91.4厘米,女孩則為80.1~90.1厘米,出的牙約為20顆。腦重約為1000克左右,大腦皮層基本分兒,呼吸頻率為每分鍾24次,睡眠時間為每天13小時左右。

此階段的寶寶動作有了較大發展:從平穩行走到倒退著走、踢著球走和跨越障礙走等;手的大肌肉動作有很大發展,能投擲物品,會翻書等。

心理發展

感知覺:認識的概括化程度不斷提高,對事物的認識水平逐步提高。

記憶力:能記住一些日常用品的名稱。記憶時間延長,能記住幾星期以前的事。

言語:詞彙量迅速增加,大約會說50個以上的單字或詞;進入雙詞句階段如“喝水”、“喂貓”等;能夠理解簡單的問題,能夠聽從父母的要求去做;表達能力提高,能較多地使用“不”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已有初步的語法意識,對句型結構比較敏感。

想象:初步萌芽,在孩子的語言、動作中已出現了一些簡單的想象成分。

思維:仍處於直覺行動階段,離不開對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動作。

自我意識:突出表現了獨立性的發展。喜歡於什麼都“自己來”,發生鬧脾氣等現象。

意誌行動:不但有了較明確的目的,而且有了明確的根據目的而決定的行動方法。

交住能力:交往的主動性提高;會向父母表達感情;表現出一定的友好行為,同情受傷、悲傷的夥伴,向同伴表示關心等。

遊戲訓練重點

獨立性及自理能力的培養:使孩子養成吃東西前獨立地洗手和正確使用毛巾的習慣,教育他們獨立幹淨地吃東西、用勺子;培養他們參與穿脫衣服的習慣。

培養初步的文明習慣:鞏固向別人問好,告別的感謝的技能,養成珍惜玩具,按用途來使用玩具的技能,把玩具收拾好放口原來的地方。

培養人道情感和與其他幼兒良好的人際關係:鼓勵孩子對成人、同齡人的同情心。教育他們在遊戲時不要互相爭吵,培養他與小朋友分享玩具和友好地玩耍。

用易於理解的藝術形剔得寶寶,培養他初步的美感,引導他注意周圍世界物體和現象的形象與色調,在看書中的插圖時注意顏色的配合;在朗誦和講述詩歌、故事、笑話時,啟發幼兒對成人語言音調的表現力作出情感的反應。

介紹自然界,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

以下是相關訓練遊戲方案,供各位家長選用:

1.采蘑菇

訓練走和蹲的動作。

培養孩子耐心、細致的良好習慣,訓練孩子的堅持性。

準備一個提籃,用彩色硬紙板剪成“蘑菇”散落在地上。

取出一個玩具小兔,說小兔子餓了,讓寶寶給采一些蘑菇。

讓孩子提著籃子拾蘑菇,再走回父母身邊來。

“蘑菇”不要太多,不要讓孩子蹲的時間過長。

“蘑菇”放得不要太集中,讓孩子在“采蘑菇”時四處找找,訓練孩子的觀察力,提醒孩子忽略的“蘑菇”。

家長可和孩子一起拾“蘑菇”,增加孩子的興趣。

2.寶寶摸一摸

讓孩子聽指令做動作,培養他的規則意識和注意力。

訓練孩子跑的能力。

家長念兒歌:“小寶寶,真好玩,摸摸桌子(沙發、床……)跑回來。”說完“來”後,孩子向指定地點跑去,摸摸指定家具後再跑回家長身邊。

3.小幫手

初步培養勞動習慣和勞動能力,學習助人為樂的行為。

洗手帕:家長洗衣服時,給孩子一塊手帕,讓他學著洗,告訴孩子手帕的用處,培養他愛衛生的良好習慣。

掃地、擦桌子:給孩子一把小掃帚,讓他模仿成人掃地的動作或給他一塊小抹布,讓孩子學著擦擦桌子。

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不可能做真正意義上的家務活,可能給家長幫倒忙、添亂。家長注意不要因此責備孩子阻止孩子,以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挫傷他的幫成人做事的熱情。

4.踩氣球、拍氣球

激發孩子愉快的情緒,活躍家庭氣氛。

提高孩子控製身體動作的能力,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準備一些小歡樂球,家長將球係在胳膊上或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