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伴隨寶寶成長的遊戲(6)(2 / 3)

將孩子的動物形象玩具集中起來,放在一個籃子裏。

告訴孩子小動物想去公園玩,“我們給他們排排隊好嗎?”

父母念兒歌:“小熊、小熊走出來,快快來把隊伍排。”讓孩子在小籃裏把小熊找出來,放在桌上。

父母說其他玩具名稱,讓孩子找出排在第一個後麵。

最後小動物要回家,說“小鴨子先到家。”讓孩子挑出“小鴨子”,放回籃子裏,依次類推,讓孩子將玩具一一放回籃子裏麵。

孩子一時找不到所指定的玩具時,父母可提醒他,告訴他動物的外形特怔。如:“小兔不見了,讓我們找一找。小兔的耳朵長長的,短短的尾巴,紅紅的眼睛,看,小兔藏在這兒呢!”

孩子拿取玩具發生錯誤時,可告訴他:“現在該小貓站隊,小花狗想插隊可不行,先讓小花狗口家吧。”趁機教育孩子要講秩序。再引導孩子取出指定的玩具。

5.小剪刀(兒歌)

培養孩子剪指甲的良好生活習慣。

父母帶領孩子念兒歌。

配合動作,讓孩子理解兒歌的內容。如父母可將食指、中指一張一合,模仿剪刀狀。

附兒歌:

小剪刀,張嘴巴。

不吃魚,不吃蝦,

愛吃寶寶的長指甲。

最好在給孩子剪指甲時念念這首兒歌。念到“小剪刀,張嘴巴”時,把剪刀口一張一合地給孩子看;念“不吃魚,不吃蝦”時,把剪刀在空中晃動幾下;接著念“愛吃寶寶的長指甲”。

6.找朋友

培養孩子樂於與人交往的愛好,讓孩子學會與小朋友友好相處。

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邀請和孩子同年齡的小朋友來家玩。

讓孩子們做藏貓貓的遊戲:

引導一個孩子藏起來。再帶著另一個孩子尋找,在找的過程中。家長可念兒歌:“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個好朋友,敬敬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當找到藏起來的孩子後,讓兩個孩子作敬禮動作,並握握手,然後再換人去躲藏。

7.汽車比賽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培養孩子與同齡孩子做遊戲的習慣。

取兩輛玩具汽車,讓兩個孩子在平坦的地下或桌麵上比賽。

發出口令讓兩個孩子一起將汽車推出去,誰的汽車跑得遠誰贏。

做遊戲時,教育孩子友好相處,幫助孩子克服自私、霸道的不良行為習慣。

8.小小乘客

培養孩子的自我控製能力和規則意識;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

準備一個小椅子。讓爸爸當司機,寶寶當乘客。

媽媽說:“汽車馬上要開啦,寶寶快上車吧。”抱孩子坐在椅子上,麵對椅背,爸爸說:“汽車開啦!”然後以椅背的兩條腿為支點,挪動椅子。

爸爸說:“汽車到站了,乘客下車。”把孩子從椅子上抱下來,讓孩子揮手再見,繼續挪動椅子,遊戲循環開始。

剛開始爸爸的動作要慢一些,以後逐漸加快。

遊戲過程中,孩子往往會不遵循遊戲規則,汽車到站後仍坐著不願下。家長要耐心地開導他,告訴他“寶寶到家了,爸爸媽媽都等著他,看不見寶寶會著急的”。

9.過小橋

培養孩子勇敢的精神;鍛煉孩子的平衡能力。

準備一塊木板(寬25厘米,長1.5~2米左右),將木板的一頭升高到離地麵8~12厘米,把它作為“小橋”。

讓孩子沿著小橋從下向上走,再從上向下。

開始,父母可牽著孩子的手走上“小橋”,等孩子熟練後,鼓勵他獨自走上小橋。

家長要在旁保護,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10.歌曲:咯咯鈍

我敲小鼓咯咯,我敲小擦鈴鈴,咱們兩個一起敲,咯鈴,咯鈴,咯鈴咯咯鈴。

培養孩子的音樂節奏感。

使孩子認識鼓與擦,並對它們的聲音有初步了解。

準備一麵小鼓和小擦。

敲小鼓讓孩子聽聲音,告訴他這是小鼓,讓孩子自己敲著玩。

用同樣的方法讓孩子認識小擦。

孩子拿著小鼓,父母拿著小擦,家長先唱歌曲,唱到“咯咯”“鈴鈴”時,按節奏敲敲,讓孩子模仿自己的節奏敲敲小鼓,當唱完最後一句後,家長與孩子一起敲動手中的樂器。

注意讓孩子按照一定的節奏敲動小鼓。

孩子具備了一定的節奏感後,可讓他獨自敲小鼓,唱完“咱們兩個一起敲”時家長、孩子共同按“××、××、××、×××”的節奏敲動樂器,既讓孩子感受音樂的節奏,又訓練孩子行為的控製能力,使他遵守一些簡單的遊戲規則。

11.滾球

培養孩子與他人平等合作的良好狀態。

用一條大毛巾與孩子各抓住毛巾一端,把皮球放在毛巾中間,分別抬高毛巾端,讓球在上麵滾動。家長口裏可同時念著:“你一下,我一下,一起來滾漆……”

滾球熟練以後,可與孩子拉住毛巾,把球拋到空中再接住。

通過“滾球”的遊戲,讓孩子明白,隻有兩人很好協作,才能使活動順利進行,使他們從小就意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

在孩子尚不熟練遊戲時,家長可用語言指導孩子抬高或放低毛巾,讓孩子與家長很好地配合。

為增加孩子遊戲的興趣,成人可變換滾動物體。如滾動彩球或一些帶響聲的回球狀物體。

12.撈小魚

培養孩子耐心、認真、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