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伴隨寶寶成長的遊戲(2)(3 / 3)

使孩子增加蹬腿的興趣,從而達到增加腿部力量的目的。

豐富孩子對色彩的感受。

取一塊長30厘米,寬25厘米的紙板,將四周的角用剪刀剪圓。

用彩筆在紙板上畫上圖案,或剪一些鮮豔的圖案貼在紙板上。

在板的四周各鑿一個洞,洞的大小應能穿過鬆緊帶。

把板係在孩子的小床上,腳能夠到的地方,並稍向床外傾斜,畫有圖案的一麵朝著孩子,(以使孩子蹬直並看到)。

寶寶蹬板的過程中,家長在旁拍手,並用言語鼓勵,如“寶寶看,板上的小花貓動了”,“寶寶真能幹”。

6.和爸爸捉迷藏

培養孩子的愉悅情緒,增進寶寶與父母的感情。

發展孩子的感知能力。

媽媽在床上盤腿而坐,讓寶寶麵對麵坐在腿上,一手挾著寶寶的鎖部,一手扶著他腋下保持平衡。

爸爸站在媽媽背後,先從一側伸出手,讓寶寶一手抓住爸爸的手指,另一手抓住媽媽的胳膊。

爸爸搖晃被寶寶抓住的手,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後,從媽媽背後另一側突然伸出頭來叫寶寶的名字。然後爸爸再換方位出現在寶寶麵前。

爸爸不要過於頻繁地換方位,要給寶寶一段“尋找”的時間。

7.與爸爸做遊戲

培養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勇敢精神。

增進父親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練習寶寶腿的支撐力,並培養其語言動作的協調能力。

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力。

寶寶情緒愉悅時,爸爸扶著寶寶腋下讓他麵對自己站立;把寶寶向上舉過自己頭頂,反複幾次。

爸爸把寶寶從身體的左側向右上方舉,再從右側向左上方舉,反複幾次。邊舉邊說:“寶寶坐飛船啦!”

選擇一些輕柔或歡快的音樂播放,爸爸把寶寶抱在懷裏,隨音樂左右來回晃動,幅度由小到大。

爸爸雙手扶著寶寶腋下,讓寶寶站在床上或大人腿上。爸爸一邊扶著他蹦蹦跳,一邊說:“好寶寶,跳一跳。”逐漸讓他聽懂成人語言。

遊戲時間不宜太久。

舉落的動作要輕柔、緩慢,不要太用力。

遊戲時應伴有相應的表情和逗樂聲,以吸引孩子的興趣。

8.辨別高、低音遊戲

感受高、低音,培訓孩子初步的音樂感受力。

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增進親子關係。

媽媽彈有明顯高低音區別的曲子(也可放錄音),爸爸抱著寶寶傾聽,並不時對寶寶說:“寶寶聽,媽媽彈得多好聽。”

當聽到音樂的高音時,爸爸把孩子高高舉起,口中說:“高啦!寶寶比爸爸還高。”當聽到低音處時,爸爸就把孩子放低,口中說:“寶寶低了。”反複數次。

此遊戲適合在孩子4個月時進行。

每次進行時,要先使孩子留意聽音樂,感受到孩子在聽音樂時,再將他舉高放低,讓孩子在運動中去感受音的高低變化。

9.搖籃曲

滿足孩子對媽媽的依戀,讓孩子感知抒情音樂旋律。

媽媽哄寶寶睡覺時,將寶寶摟抱在懷裏,輕聲哼唱“搖籃曲”,隨音樂來回搖晃孩子,並不時輕拍孩子的背,讓孩子寧靜地入睡。

5個月左右的孩子有短暫的記憶力,媽媽反複的溫柔的歌聲,能使孩子記住媽媽的聲音,在音樂聲中入睡,培養孩子的音樂感。

媽媽唱搖籃曲的音調要溫柔,親切。

附:搖籃曲:

我的寶寶

的小寶寶,快要睡了,我的小寶寶,快要睡了,搖呀,搖呀,快睡覺

10.寶寶拍拍手

培養孩子感知音樂節奏的能力。

家長準備一台錄音機,選擇一些2/4拍或4/4拍的樂曲。

媽媽抱著寶寶與爸爸麵對麵而坐。

爸爸一邊跟著音樂拍手,一邊念節奏感強的兒歌,反複幾次。

媽媽拉著寶寶的手,模仿爸爸的動作,隨音樂節拍拍手。

重複數次後,鬆開寶寶雙手,讓寶寶隨意拍手。

以音樂、兒歌的感染力去激發孩子,讓孩子模仿成人拍手,使孩子在愉快的情緒中進行最初的節奏練習。

家長不要強迫孩子拍出節奏感,隻要能激發孩子在玩耍中逐步感知節奏即可。

不宜讓孩子坐的時間過長,以免脊椎變形。

附:兒歌

小小娃娃

小小娃娃,甜甜嘴巴,

喊喊爸爸,叫叫媽媽,

喊得奶奶笑哈哈。

11.世界真奇妙

發展孩子的視、聽覺。

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激發孩子與人交住的興趣。

選擇天氣好的日子,抱著孩子到外麵散步,讓他看看熱鬧的人群,馬路上來住的車輛,聽聽各種聲音……家長要不停地為幼兒“解說”,如“寶寶看,小汽車開來了。”“聽,叮鈴鈴,這是自行車。”

抱孩子到公園玩,讓孩子看看紅色的花,綠色的村,聽聽鳥兒清脆的叫聲,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新奇,刺激他視聽覺的發展,也激發他對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要選擇空氣清新,汙染少的環境。

要用言語有意識地引起孩子注意外界事物。

12.“阿姨抱抱”

培育初步的社會交往經驗,減緩孩子的“怯生”心理。

經常有意識地抱孩子出去玩,擴大孩子的交往範圍。

抱著孩子自然地與生人交談,一段時間後,將生人介紹給孩子:“寶寶,這是阿姨,阿姨可喜歡寶寶啦。”等孩子對生人的懼怕情緒減弱後,可將孩子讓生人抱一會兒。

讓生人抱著孩子,媽媽藏在生人背後,輕輕地叫寶寶名字,再從一側探出頭去,引導孩子尋找媽媽,讓孩子體會到和生人一起遊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