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戰爭中,麵對線式戰術射擊的英國軍隊,清軍的陣型仍得以保持,但當英軍白刃衝鋒時,清軍就潰散而逃,這支半火器軍隊已經完全喪失了近戰的勇氣,就連嚴苛的古代軍法也不能夠約束。
對鹹豐的憑價艾馬爾未作理會,仍接著自己的思維說道,“學校的課程分為常識學和軍事學兩類。常識學包括後勤,西方史、數學、統計、國際公法、法律、外語(英語、法語、普語、俄語,)共六百八十課時”
“軍事學又細分為學科和術科兩種,學科包括馬學、西醫、會計、兵器、建築、參謀學要務、戰史、戰術、海戰術、地形、沙盤、要塞戰術共一千八百課時,術科包括騎術、騎兵線形戰術、步炮騎協同、偵查、野外測量、現場戰術、參謀演習拉練、戰史旅行、基層勤務、秋季演習、參加特別大演習不算馬術共三百天,馬術是八百二十課時。”
“建軍的目的有兩種,一種是保衛大清國不受外敵襲擊,安撫各附屬國的和睦相處,能維護國家安全的溫和國,一種是禦敵於外,在需要時能訴諸武力一決雌雄,免受外國侵略訛詐,建立地區性霸權的一等強國。大清國家領土龐大,周邊屬國眾多,不能停留在第一個目標上,而是建立一支不輸於英法等老牌強國的百戰勁旅,就要從征兵開始起所有事項都應該為這個目標服務。”
這軍校畢業的就是不一樣,唬得奕緯一愣一愣的,不論真的假的,聽起來很專業,
“在軍校中應忘掉以前的一切職務,必須以西方軍銜製管理,我希望一年內能撤掉翻譯,每一名學員必須掌握至少兩門外語”
“軍官可以從舊軍隊中挑選,士兵,我希望從貴國的青年中招募,這樣的士兵才沒有沾惹過老式軍隊中的不良習氣”,在澳門也待過一段時間了,艾馬爾對清朝軍隊的腐敗算是略有體會,先討要這份權利。
“完全可以,朕要的是能上戰場的虎賁,不是名貴的奢侈品。至於兵源,直隸民風彪悍,朕準備先在此省實行義務兵役製”
“請問陛下,什麼是義務兵役製”
“滿十六周歲的大清百姓,無論貴賤隻要符合要求,均有服兵役的義務。至於待遇,服兵役期間可參照綠營”
“艾馬爾完全同意陛下的意見”
“不過朕有個要求,不允許吃空餉”,大清國軍隊中吃空餉保守估計也能占五分之一,更有甚者達到三成的空餉。倒也不全是壞處,裁軍的時候方便點。
“請陛下命名”,激動之餘的艾馬爾,不忘拍上一記馬屁。
“就叫陸軍學校”,奕緯也想不出好聽得名字來了,隻好照事取名。
“艾馬爾上尉,不,以後就是艾馬爾上校了,做為陸軍學校的總教官,朕就是陸軍學校的名義校長,這裏出來的都是天子門生,不愁你們不來學習”
校長,這個愛好不是個好兆頭,但為了維護一段時候內自己統治的穩定,卻不得不如此辦,第一批畢業生,大清軍隊未來的骨幹,交給誰奕緯也不放心啊。
“陛下,請問第一期的規模需要多大”,艾馬爾進一步尋問道。
“關於規模,新軍可以先訓練兩個營的兵力,至於軍官,在師資方麵還不到位的情況下,以百人規模為佳”,奕緯的打算是先拉起架子來,等到南洋第二、三批麵試人員到達後,再考慮擴編的問題。在變緯的計劃中,先召募一支雇傭兵團,其中包括一個以法國人為主的步兵營和一個波蘭人為主力的騎兵營,因為法國正陷入新皇複辟的內鬥中,波蘭早已被沙皇吞並,而西方步騎戰力以這兩國為樣版,趁著母官官兵沒有地位的時候拉籠過來。與之對應的是大清新軍擴建至一個師,以此兩支部隊為後盾,消弱京畿地帶的八旗、綠營等傳統部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