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緯用蠱惑的言語激將道,成功點燃了這幫人的怒火。眾人開始了訴苦大會,二百人的小會場沸騰了,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福的家庭卻各有各的悲劇。
竟然有這種深厚的心機手段,老明亮不由得對鹹豐刮目相看,皇上對人心的把握達到了讓人恐怖的狀態,但又隱隱有些擔憂,一幫毛頭小子,會不會失控。
這幫人原先也都是小康生活以上水準,八旗子弟,鐵杆莊稼,都因為父母抽丫片,弄得家破人亡,算得上一個仇恨階級。
前世今生奕緯也是個憤青,把別人忽悠的同時也把自己忽悠了,就如同年輕人在一起喝酒喝痛快了,開始顯擺起來了。
“上武器”
話音未落,一眾禦前侍衛抬著兩個木箱子走到奕緯跟前,箱子外麵標著一些歪歪扭扭的洋文,明亮愣是沒瞧明白。
打開箱子後,眾人一瞧明白了,竟然是火槍,有一個侍衛親自來做示範,用潔白的棉布先擦幹淨了槍身上的黃油和汙垢,幾十年沒見天日了,當初塗在槍身上防鏽的黃油如今僅剩下油渣,緊緊貼附在零件周圍。
通過槍身上的銘牌圖案,這是一支典型的1777型褐貝斯燧發槍,當年英國使團帶來了五十支,全讓乾隆帝給存在了倉庫裏,若沒有奕緯的橫插一腳,這些火槍連帶整個使團的貢品直到四十年後的二丫戰爭時,洋人搶劫圓明園才能被世人所發現。
見明亮不明所以,奕緯解釋道,“這是二十八年前英使馬戛爾尼進貢的西洋火槍”。
說到二十八年前這幾個字的時候,奕緯明顯提高了嗓音,但見明亮沒有任何反應,才醒悟道是自己疏忽了。這幫老家夥對武器的更新換代,根本沒有時間的概念。在他們的思維裏,明清武器幾百年來沒有質的差距,這還是久經沙場軍伍宿將的想法,要是按那幫子文官的思維,還停留在千年來皇帝的有道和無道之爭中,至於兵器的進步發展遠不如民心的向背,王朝的綱常重要。
“這可是大殺器,看來萬歲爺要動真格的了”,打了幾十年仗的明亮當然知道洋人火器的犀利,想當初西藏和新疆的一係列戰爭中,洋人賣給準噶爾的火槍無論是射程、射速和精度都爆鳥槍好幾條街,他明亮也曾動過心,想請當初的乾隆皇帝多采購一些洋人火槍。但讓乾隆以天朝上邦豈能用夷人淫巧奇物之論否決了,此後明亮再也不敢提此事。沒想到鹹豐皇帝會有這般見識,倒是軍中將士之福。
侍衛來福完成了對槍支的清潔,拿起一顆定裝紙殼彈藥。把子彈咬開,把火藥從槍管倒進去,然後把子彈放進去。接著用通條把子彈捅進去,由於彈頭是鉛做的質地比較軟,通條捅進去彈頭變形就卡住了,往發火裝置倒入一點火藥,然後扣動扳手,槍機擊打燧石,燧石激發火星點燃火藥,整個步驟看的眾人眼花繚亂。
還別說,這洋槍的速度確實的快,這精度也、一團霧氣飄過、哎,子彈哪去了。
靶子上完好無損,旁邊的小樹上倒是多了個洞。
來福臉羞得無地自如,這本是漲臉的時刻,沒成想現了個大眼,手慌腳亂的裝上了子彈,瞄準靶心又開一槍。
正中樹身。
“朕讓你打靶沒讓你打樹”,奕緯氣極反笑怒罵道。
“喳”,這次終於不負眾望,來福第三槍正中靶心。
“還真是個能打不能哄,能罵不能勸的貨”
要不是找到一個會使用洋槍的槍手不容易,奕緯早就要收拾來福了,這個蠢貨,三槍才命中靶子。
在來福的詳細教授下,眾新兵很快學會了簡單的射擊,當然了,命中率就不敢恭維了,反正倒是會開槍了。
奕緯被他們的熱情感染了,大手一揮,這十支火槍全賞給你們了,朕給你們全權負責的權利,任何敢於阻饒辦案者可先斬後奏。
事情發展到了這種情形,明亮就知道完了完了,闖禍了,幾十年的英名到今天搞不好全擔進去,皇上肯定是勸不住了,他侄子長豐安一定要交待住。
這一幫子愣頭青肯定要惹禍,剛才萬歲爺又是激又是請的,換作是他年輕的時候也架不住動心,還況這幫深受其害的家夥,這頭腦一熱指不定捅多大蔞子呢。
哪知晚上皇上賜宴,把這件事就給耽誤了,等到吃罷晚餐再去找長豐安,誰知已經闖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