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未來的曆史學家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絡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在這個世紀裏,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管理自己。”
這句話含蓄地指出了獨立自主能力的重要性,就是說在進入社會後,一個人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行業、自己決定應該做什麼不做什麼,自己決定怎麼做,未來的每一天該如何選擇。人的一生也是個選擇的過程,隻有具備了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才能在這個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獨立自主也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表現,所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以及成年後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和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但是生活中常見的是,有一些家長怕孩子累著、傷著,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煩,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要幫媽媽洗碗,媽媽連忙推托說:“你這麼小洗什麼碗,一邊玩去,別在這給我添亂”;孩子要學著掃地,媽媽則說:“你能掃什麼地,越掃越髒。”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吃飯、穿衣等生活中小事情是不需要鍛煉的,以後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會了。
其實,這種觀念和做法是不正確的,會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事事都依賴父母的壞習慣,也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惰性心理,遇到挫折時缺乏思考,無法獨自處理。從孩子成長的立場看,與其剝奪孩子自理能力發展的機會,不如適時給孩子鍛煉的機會,逐漸地,孩子就會養成獨立處事的習慣了。
我們家長是不是都應該想想,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對孩子是否過於溺愛了?從小就像小公主、小皇帝一樣被捧在手心裏,不能有任何閃失,被過度嗬護的孩子,他的獨立自主性從何談起呢?家長不妨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機會,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自己能做的事,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即使孩子脫離了這種嗬護,也不會表現出無所適從的恐慌與茫然了。其實,即便孩子還小,無法獨立完成某件事或者完成很吃力,作為家長也應該多給孩子提供獨立成長和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從不斷的嚐試中積累經驗,提高能力。
不同的孩子,由於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因為人的成長是離不開環境的,隻有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保證家庭教育任務的完成。良好的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環境是充滿民主和睦的氛圍。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條件,在民主的家庭環境裏成長的孩子不但能充分認識自我價值,同時他的獨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都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正如種子發芽需要空氣、陽光和水一樣,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離不開家庭民主的氛圍。平等與尊重,是家庭民主的生命所在。因此,家長在履行家庭教育的職責時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把他當作平等的人看待。哪怕孩子意見是幼稚、不成熟的,也要對孩子充滿信任,鼓勵孩子思考。麵對孩子的不合適的想法時,應該像朋友一樣,和孩子共同探討,尋找問題的症結所在,同時也要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家長的民主性,決定著孩子在申辯自己的行動理由和自身感受時的自主性、真實性。不要隨意責備孩子,家長要理智地幫助和教育,使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隻有在這樣民主的家庭環境中,孩子的自立意識才會誕生,善於獨立思考,善於觀察,勤奮好學,具有自信心和獨立性的性格也會隨之而來。
由此可見,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應該再像過去那樣要求孩子盲從,也不要按照家長的想法對孩子施加壓力或者逼迫,正確的做法是引導和影響,多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把孩子當成家庭的一個主體,讓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得到體會,明白不是要服從父母,而是服從社會整體規範。孩子將來要麵臨的是一個多元化、開放性的,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優勝劣汰”是社會生活不變的法則,試想,一個沒有獨立能力,沒有自主性,隻會盲目服從於別人的孩子怎麼會在未來的社會中獲得競爭優勢?又怎麼能實現從成長到成才的飛躍,體現自我的人生價值,何以談“勝”呢?有“民主”,才能有“自主”。健康的性格、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是培養出來的。
當然,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急於求成。創造寬鬆、和諧、民主的家庭教育環境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性的先決條件,但是家庭民主絕對不能是隻停留在表麵的口頭民主。每個家長對孩子的熱切關愛和期望是毋庸置疑的,教育孩子需要疼愛與教訓同時並行,麵對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言行時,家長先要保持冷靜,給孩子留點獨立的空間思考問題,用結果來引導孩子才是明智而民主的作法。
可見,孩子獨立自主性的培養離不開民主和睦的家庭環境,在民主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其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遠遠高於別的孩子。為了孩子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優勝”,為了孩子能夠從容麵對人生道路上的各種境況,切實地給孩子創設一個民主、和睦的生活環境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