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家庭的管理和子女的教育也被提上日程,成為很多父母學習的一門必修課程。我們並非缺乏愛人的能力,而是缺乏愛人的技巧。尤其對於孩子,我們總是習慣高高在上俯視著這些小蘿卜頭,卻從不蹲下身,和他們眼睛對眼睛,心靈對心靈。
不少父母認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無師自通的事,投資和花精力學習“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沒必要的,加之多多少少從父輩那兒傳承下來的一些傳統教育觀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麵上遇到困惑和煩惱時,既不虛心向別人谘詢,也不通過書本或媒體去尋找答案,更不主動尋找學習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課的“培訓”;也有一些父母認為自己的知識足夠豐富,教育孩子已經綽綽有餘,但現實卻是博士、工程師、甚至大學教授教育不好子女的也大有人在。
對於子女教育功課的學習,我們不知所以,我們教育著的孩子同樣也不知所以。我們就這樣糊裏糊塗地生活著,糊裏糊塗地做著父母,糊裏糊塗地教育著我們的孩子。結果由於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沒有及時進行亡羊補牢或正確地疏導,阻礙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有的孩子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劇。
並不是生了孩子就可以做好父母,也並不是當了大學教授就學好了教育子女的功課。原因在於教育子女是一門愛的學問,或者是一門彎腰的技能。隻有當我們蹲下身,才可以聽到那些小小人兒的種種訴求和不滿,快樂和憂傷。同樣的道理,父母不學習家庭管理的知識,即使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成就非常高或經驗非常多,但在家庭管理方麵也是不及格的。
對孩子真正的關愛,不僅僅是體現在吃得好、穿得好等一些物質滿足層麵上,更應該關注孩子心理需求的種種健康發展。教育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上天給父母帶來孩子的時候,並沒有附上一張說明書,要求每個孩子都要按步驟去養育。但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隻有積極引導和平凡點滴細節的培育,才能使孩子養成日後良好的品行習慣,也才會成為他們在今後生活、工作、交往過程中的寶貴財富。
每個家長都要學習,正如開車要懂車的性能,做電工要懂電的性能,治水要懂水性,教育孩子當然要懂人性。每一個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主動性個體,孩子生來就擁有個人的權利和天賦,並不是我們刻刀下雕琢的石頭。孩子有需求,有準則,有很多的想法,雖然不夠成熟,卻不能忽略,更不能粗魯地踐踏。孩子們的成長速度是驚人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每一分鍾都在進步。他們對新事物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有敏銳的觀察、快速的記錄。孩子的進步與時俱進,父母同樣也要與時俱進地學習。事實上,當今社會家長的社會化問題已日顯突出,相對於青少年而言,成人麵臨社會化的情形更嚴峻,更困難。因此,家長要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隻有在這個基礎上才有資格、有能力去影響和教育孩子。
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使父母受教育的書,不如說是讓父母了解孩子心理的一扇門。當父母推開門時,他們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裏,同悲同喜同苦同憂。當父母拿起書有心想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時,他們就邁出了溝通的第一步,他們握緊了孩子需要幫助的手。當孩子從父母這所學校畢業的那天,他們可以收獲到教育孩子的最大的快樂和經驗,這便是父母最大的成就和驕傲!
第一章 賜予孩子一顆強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