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飲食治療幼兒常見病(1)(2 / 3)

含鉻豐富的食物有:豆類、小麥、蛋、雞肉、豬肉、黃油。可將含鉻、鈣豐富的食物合理加入日常膳食中,以達到以飲食調節預防近視的目的。

兒童貧血

患貧血的兒童臉色青白,沒精神,經常發燒,易出青腫,當寶寶出現這些情況後。應先去檢查,如確定為貧血,可根據醫生意見服用藥物,此外日常膳食中要注意食療。

寶寶貧血大多數由於缺乏鐵而引起的缺鐵性貧血,鐵是造血的主要原料,預防缺鐵性貧血,要從飲食方麵多注意。

寶寶要及時加輔食,因為奶類食品含鐵量低,遠不能滿足寶寶發育需要。從3~4月起必須添加輔食。一般可從2個月起,加煮菜汁,4個月加蛋黃,5個月加爛粥、蛋糕。6個月加菜泥、肉泥,7~8個月加菜末,肉末食品。

選擇含鐵豐富、鐵吸收率高的食物。一般說來,動物性食品鐵吸收率高(約20%),植物性食品吸收率較低。雞蛋中的鐵吸收率較低,所以不能滿足吃雞蛋,大豆中的鐵吸收率較高,可適量食用。並多吃肝類、黑木耳及海帶、香菇,這些都是含鐵量高的食品。可做成醬豬肝、溜肝尖、芝麻肝、木須肉、西紅柿、油菜炒豬肝、海帶燒肉、海帶炒肉絲等菜肴。

維生素B1缺乏症

嬰幼兒維生素B1缺乏症與成人症狀不同,可表現為增長遲緩,大便一日3~4次,糞便為黃綠色,也有的有嘔吐症狀。治療維生素B1缺乏症除了口服維生素B1製劑,還要注意多進食含維生素B1的食物。

維生素B1在瘦肉和肝髒含量最多,糙米、小米、玉米等的食物中維生素B1的含量較豐富,在日常膳食中可多給寶寶增加些肉末、肝末、排骨、小米紅棗粥、玉米渣粥等。

蛋白缺乏綜合症

蛋白質是構成生命的基礎,蛋白質的供給多了不利健康,但若長期供給不足。危害更大,嚴重者可患“蛋白缺乏綜合征”。其症狀是兒童出現活動減少,精神倦怠,肌肉逐漸柔弱無力,形體消瘦,食欲減退,生長發育遲緩,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下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智力發育也受影響。

對於重症患兒,應需到醫院就診,除增加蛋白質供應外,還應采取相應藥物配合治療。

對於輕度蛋白質營養不良的患兒,隻要逐步漸進補充高蛋白食品,特別是高質蛋白食品,如乳品、蛋類、魚肉、豬牛、羊肉以及大豆、豆類製品等,即可逐漸恢複健康。

家長們可根據菜譜,每日選做幾樣富含蛋白質的菜點,以滿足寶寶需要。例如:雞蛋羹、魚肉末、西紅柿魚、五香魚、五香豆腐、肉豆腐丸子、蛋黃粥、腐竹燒肉等。

維生素A缺乏症

維生素A缺乏會引起多種疾病,統稱維生素A缺乏症。維生素A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物質,有多種生理功能,最主要的是:維護黑暗中視物能力;維護上皮細胞組織的健康;促進寶寶生長、發育,若維生素A供應不足,會出現以下各種疾病。

夜盲

傍晚光線黯淡時,視物模糊。

幹眼症

眼睛幹澀,多淚畏光,常常有意識地眨眼。

雞皮症

皮膚由於缺乏維生素A的營養,可發生雞皮樣變化。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