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嬰幼兒的免疫指南(4)(2 / 3)

藥物性皮炎又稱多形性紅斑,顧名思義就是皮疹的形狀很多,初起時可為充血性皮疹,表現為紅色的斑疹或丘疹,用手一按可以退色,繼續發展有融合成大片的趨勢。皮疹可以逐漸顏色加深,變成出血性淤斑,此時用手按壓也不退色,有的變成褐色,漸漸高出皮膚,逐漸形成大皰疹。皮疹融合後形成大片脫皮,像燙傷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剝脫性皮炎。

◎護理要點

★寶寶服藥後如果出現皮疹,應到醫院去檢查。如醫生考慮是藥物引起,應立即停服該藥,可改用其他藥物治療。如繼續用藥而使病情加重,出現剝脫性皮炎,一定要住院治療護理,並要嚴格消毒隔離。

★房間內要保持清潔,空氣新鮮,經常通風。通風時要注意給寶寶保暖。避免著涼感冒。飲食要注意高蛋白易消化。

★皮疹一旦形成皰疹不要挑破,以免發生感染。已感染的皰疹要做好局部消毒,防止炎症擴散。皮疹較為嚴重的女孩如頭發過長,可適當剪短,以免長發粘於滲出部位,繼發感染。

★可適當用脫敏藥物、激素等治療。脫敏藥物一般都含有鎮靜藥,服後媽媽要特別注意寶寶的安全。

★要讓寶寶多飲水,或到醫院靜脈輸液,加速體內藥物的排泄,保持皮膚清潔,注意口腔、鼻腔、眼部的護理,防止繼發感染。

熱痱

◎主要症狀

夏天氣候炎熱,活潑好動的寶寶自然出汗多,假如這時毛細血管的出口被堵塞,皮膚就會發炎而長出熱痱。熱痱多生於寶寶額頭、脖頸項、腋下、背部、大腿、腹股溝等容易出汗的地方,症狀是皮膚發紅,並長出一粒粒的小疙瘩。嚴重時不但會化膿,且範圍逐漸擴大。媽媽應注意對長熱痱的寶寶的妥善護理。

◎護理要點

★保持寶寶的身體清潔。預防勝於治療,媽媽平時要替寶寶勤換衣服,給寶寶洗澡時必須徹底清洗身上的汙垢及汗水,以上述容易出汗的地方為清潔重點,用溫水佐以不含堿性的沐浴液去除寶寶身上的汙垢。溫水有抑製皮膚發炎的作用,若熱痱不嚴重,用溫水勤加清洗,並小心護理,大都可以不藥而愈。月齡小的寶寶通常由媽媽抱著洗,或者用坐浴。媽媽應預留清潔的溫水,在洗完澡後,為寶寶衝身,將汙垢徹底衝去,並用毛巾把全身擦幹。

★讓背部通風。睡覺時,因為背部經常與墊被接觸,較易長熱痱,所以媽媽要幫寶寶更換睡姿,讓背部通風幹爽。使用空調調節室溫,減少寶寶的流汗量也是預防熱痱的方法之一。

★善用熱痱粉。使用熱痱粉可使寶寶的身體保持幹爽,防止熱痱出現。使用時,媽媽應撒少量熱痱粉於掌中,輕輕勻開,然後均勻地擦拭在寶寶身上。寶寶流汗之後,洗澡要連熱痱粉一起清洗幹淨。但如果已經長出熱痱,則熱痱粉不但無治療作用,反而會增加毛細孔上的汙垢,引發新的皮膚病,必須停用。若寶寶不慎吸入大量熱痱粉,粉末會經由呼吸道進入肺部,造成生命危險,熱痱粉要放在寶寶拿不到的地方。長了熱痱的寶寶要塗專門治療熱痱的藥膏,避免因發癢而抓破化膿,或導致感染形成水泡疹。搽藥前一定要先把寶寶皮膚洗淨。然後塗上薄薄的一層即可。

異位性皮炎

◎主要症狀

異位性皮炎也可以說是過敏性皮炎。患者的皮膚比一般人幹燥易癢,過冷或過熱的環境、出汗、不安或焦躁的情緒、毛料衣物的摩擦、過多的肥皂或清潔劑、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及細菌感染等,都會使病情加重。較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有:蛋、牛乳、黃豆、小麥、花生以及有殼海鮮類(如蝦、蟹、貝類、花枝、烏賊等)。要想準確地診斷,必須做過敏源測試或用皮膚試驗。

◎護理要點

★保持皮膚濕潤。皮膚幹燥本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一大特色,患病寶寶皮膚角質層保持水分的能力遠比一般人差,冬季情形更加嚴重,因此乳液或潤膚劑的使用十分重要。皮膚能保持濕潤便可減少皮膚癢,使症狀減輕或痊愈。洗澡之後需塗抹潤膚品,天氣幹冷或皮膚幹燥時,應多塗幾次,確保寶寶皮膚水分,免除幹燥發癢。

★避免過敏物質。異位性皮膚炎首先重預防,其次為避免過敏物質。凡是爸爸媽媽是過敏體質者,尤其曾有過異位性皮膚炎病史。或前胎的寶寶有罹患此疾病或過敏氣喘者,最好用母乳哺育6個月,而副食品的添加也最好延後,因為這些食物的蛋白質可以通過寶寶的腸胃引發過敏反應,造成異位性皮膚炎。

★不宜飲用的食物。飲食方麵,除非已確知某種食物為過敏源,否則不必太嚴格地忌口或限製某種食物,以免造成寶寶營養不均衡。相對要避免的食物有:牛乳、黃豆、小麥、蛋及核果類(如腰果、胡桃、花生等)。

★避免感染。寶寶的指甲宜剪短並保持清潔,以免因搔抓而滋生細菌造成感染,使病情惡化,難以控製。

★保持皮膚清潔。宜為寶寶選擇棉質吸汗的衣物,以寬鬆為原則,避免衣服過於厚重、貼身。太舊的衣服洗淨後再穿,用天然清潔劑較好;衣物洗滌時,一定要用清水徹底洗去殘留的清潔劑。給寶寶洗澡時少用肥皂,可以考慮兩三天用一次嬰兒皂,再用清水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