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能參加觀察
這樣可以使大腦從多方麵進行分析綜合活動,從多方麵形成暫時神經聯係;同時,由於兒童觀察的穩定性不強,需要經常變換方式,調動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參加觀察,使孩子的興奮中心能不斷轉移但又不離開所觀察的事物。
此外,讓孩子多看看、摸摸、聽聽、聞聞,培養孩子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觀察本領,這都是提高觀察效果的好辦法。
經過這些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就會越來越強,這樣,世界在孩子的眼中就會越來越豐富,孩子的頭腦也會越來越靈活。
怎樣教孩子辨認顏色
以往的研究指出,孩子對於基本色的掌握較好,對問色的辨認便較差。但近年一些學者所做的研究指出,隻要孩子能正確地掌握顏色的名稱,對於間色的辨別亦能掌握得很好。當我們教孩子辨認顏色時,一定要告訴孩子顏色的正確名稱,不要說得籠統,例如,我們告訴孩子這是“粉紅色”、“淺紅色”、“深紅色”等,而不應隻說“紅色”便算了。隻要耐心地教孩子,給予明確的顏色名稱,孩子辨認顏色的能力便會大大增加。
孩子辨認顏色的關鍵在於能否掌握顏色的名稱,而不是在於顏色的本身。
教孩子辨認顏色的有效方法是透過對比過程,例如教導孩子辨認深紅色,便應把粉紅色、淺紅色等一一呈現。孩子透過這種對比過程,對於顏色的掌握更為有效。
顏色的辨別能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常用不同的顏色,來代表不同信息,例如紅燈代表停步,綠燈代表通行。所以,教孩子正確辨認各種顏色,是十分重要的。
怎樣培養孩子的方位意識
早期培養兒童的方位意識,不僅能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而且能給以後的入學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所謂方位意識,是指兒童對左右、上下等方向位置的認識。這種培養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做起,簡單易行。如早晨起床給孩子穿衣服時,可對孩子說:“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的右手”;穿褲子時可說:“先把右腿穿上,再穿左腿”。在取東西時,可以告訴他在桌子上邊或下邊、抽屜裏邊等。在帶孩子遊玩時,可教向左、向右、向後轉等。這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輕而易舉地學到方位意識。以後隨著年齡增長,可教更為複雜的空間概念。
如何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人知識經驗的積累和獲得,以及淵博知識的儲備都必須通過良好的記憶。
研究表明,記憶力從幼兒期開始訓練,有著成年期無法比擬的效果,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記憶的種類很多,從記憶的目的上劃分可以分為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按記憶的方法可以劃分為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等。孩子記憶的特點不同於成人,主要以無意記憶和機械識記為主。但無論以哪種記憶為主,都可以培養和訓練出良好的記憶能力,如記憶的敏捷性、正確性、持久性和儲備性等。家長和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去訓練孩子。讓孩子明確記憶的目的、任務向孩子提出一定的記憶要求,發展他們的有意記憶能力。家長無論是講故事,說事情,都應該提出明確的記憶要求,使孩子動員自己的意誌和記憶去完成有關的任務。
◎充分利用孩子的無意記憶,提高無意記憶的效果
孩子記憶的效果,和外界事物的特點及孩子的興趣有關。那些生動直觀的、形象具體的事物以及能引起孩子極大興趣的事物,都容易被孩子無意識地記住,對一些東西的印象甚至可以達到終生不忘的地步。
◎記憶過程中要盡量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參加
這是因為,多種感官,如眼、耳、鼻、舌、手等參加活動,可以使大腦神經聯係廣泛,大腦對豐富的信息進行分析整合時,獲得的印象全麵、清晰,有助於加深記憶。有人曾做過實驗,讓4歲孩子不出聲地觀看10分鍾畫片,遠沒有讓孩子一邊看,一邊念的記憶效果好。
◎教給孩子正確有效的記憶方法
幫助記憶的方法很多,歸類記憶法,把許多同類的事物歸為一類,建立一定的聯係,記憶效果就會好得多。歌訣記憶法,要把識記的材料編成歌訣、口訣、形成一定的節奏和韻律,以提高記憶效果。自我複述法,把識記材料變成自己的話,以加強記憶。
◎及時複習,鞏固記憶
良好的記憶力是記憶保留長久的必要前提,但是識記還隻是完成真正記憶的一半。教給孩子的新知識,若不及時複習鞏固,就很容易被遺忘,而且根據遺忘的規律,剛學完新知識後,其遺忘速度也特別快,所以複習越及時遺忘得也就越少,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及時複習的好習慣。
◎背誦有益於記憶力的訓練
新的教育法則否定了傳統要孩子自小背誦的方式,認為那樣會阻礙孩子自然的發展。不過,背誦也並非全無好處。有家幼兒園采用背誦的教育方式,惟一不同於傳統方式的是,老師會將詩的內容,用說故事的方式介紹給孩子。第二天,再重複介紹,並再教首新的詩詞。一年下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