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聰明寶寶科學養育指南(4)(3 / 3)

怯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自然過程,通常會在短期內自然消失。研究表明,怯生的程度和持續時間與教養方式有關。在這以前的幾個月裏,經常讓寶寶看電視、逛大街、上公園,到客人家去,和自己的洋娃娃玩,聽收音機裏的人講話,經常在他麵前擺弄新奇的玩具,或者說,寶寶熟悉的大人越多,而且習慣於體驗新奇的視聽刺激,那麼,怯生的程度就越輕,時間也就越短。

要注意,今後的幾個月,是寶寶與你形成鞏固的親子關係的關鍵期。不要長期離開自己的寶寶,同時要拓寬他的接觸麵,尤其是讓他及早步入“同齡小社會”,鼓勵他與年齡相仿的寶寶多多接觸,交一些小朋友。

給寶寶開辟一個“運動場”

8個月的寶寶不僅爬行的本領與日俱增,而且能夠扶著東西站起來了。剛學會站立的寶寶,還不會自己坐下。你可以教他向前彎一下腰再坐下,這樣他就不會摔倒。一旦學會站立,他的本領就越來越大了。他可以用一隻手扶著沙發站立,或者幹脆背靠在床邊把兩隻手騰出來拿玩具。他還可以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麵,用一條腿支持全身重量,想試著邁出他人生的第一步。

當然寶寶更喜歡的運動是學爬行——從匍行轉到爬行。如果學爬時。寶寶的腹部不能離開床鋪,你可以用一條毛巾放在他的腹下,然後提起腹部,使體重落在手和膝上,開始膝爬行。小腿肌肉結實、能支撐體重後,就會漸漸變成手足爬行。練習爬行不但輪流鍛煉了四肢的耐力,而且能增強小腦的平衡與反應聯係,這種聯係對寶寶日後學習語言和閱讀有良好的影響。

學會爬行最好的玩具是各種色彩鮮豔、大小不同的皮球。皮球之所以受到寶寶的青睞,是因為無須寶寶費什麼勁,皮球就能滾得老遠。此外每次皮球滾動的方向是無法預料的,而且可能失而複得。這就增加了玩耍的新奇性和趣味性。

要給寶寶開辟一個“運動場”,任他“摸爬滾打”。你可以用沙發圍出一塊寬敞的活動場地,再在地板上鋪上席子、氈子或棉墊之類的東西,使他可以練習扶著站立、移動身體,並在上麵玩耍,又不易磕著碰著。當然給他的玩具也要安全衛生。不要讓他夠著剪刀、扣子、能套在頭上的塑料袋等危險品。

不要總是抱著寶寶,這樣會限製他的活動,減少鍛煉的機會,也不要輕易打斷他的活動,哪怕他不厭其煩地用積木敲打著桌麵,而要給寶寶提供自己活動與鍛煉的機會,這樣他的能力就會得到迅速發展。

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

學拿小勺,用杯喝水不僅是一種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是對外界興趣的培養,過去寶寶隻依靠著媽媽的乳房、奶瓶,而現在卻要讓他知道杯碗中的世界是更豐富多彩的。

當然寶寶不可能一下子便學會用手、用杯碗等。大人可循序漸進,一開始可讓寶寶玩些塑料杯、碗等,並教他學著大人的樣子喝水。之後可在杯子裏倒入牛奶。鼓勵他喝,一段時間後,為了增加寶寶的興趣可改換一些形狀顏色不同的杯子,並變換杯中的食物,如牛奶、菜湯、果汁等。

長期使用奶瓶會改變寶寶口型,影響牙齒生長。所以應盡早給寶寶使用杯子喝水、喝奶。開始由成人幫助扶著杯子或碗,再由寶寶和成人一起扶。

吃飯時,寶寶有可能來奪勺子,這正是學用勺子吃飯的契機。開始時他還分不清凸凹麵,快到1歲時就會裝滿勺子、自己喂食。學用勺子的方法如下:

從兩把勺到1把勺:先讓寶寶右手持勺學吃,媽媽用另一把勺喂飯。

可左右手用勺:開始寶寶持勺不分左右手,沒有必要迫使他糾正,兩手同時並用有助於左右大腦發育。

要有耐心,寶寶開始用勺子不夠熟練,會弄得手、臉、衣服到處都是飯,甚至摔碎碗杯。這時不要斥責,更不能因此讓他失去興趣。一定要多給寶寶機會,相信寶寶的能力,相信寶寶會逐漸熟悉並掌握這些技巧。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寶寶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懂事,許多習慣也就會慢慢形成,而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寶寶的健康成長是很重要的。首先應做到定時、定量、定場所。這有利於寶寶生理節律的穩定、有規律,利於形成內在條件反射,利於消化係統的正常運行。其次應注意衛生習慣的培養,進餐前應給寶寶洗淨小手,帶上圍嘴或擋上小手帕,掉到地上的東西不要再吃等。第三,吃完再玩,不要邊吃邊玩或吃幾口去玩,玩會兒又吃,這樣可使寶寶集中注意力,嚐到食物的美味,增進食欲。最後在進餐時應創造出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可放一些輕鬆的音樂。

語言訓練

寶寶7個月時,有50%~70%的寶寶會自動發出“爸爸”、“媽媽”等音。盡管他們還不懂這是什麼意思,但這卻說明他們已進入了學習語言的敏感期,這是一個語言教育的契機。父母一定要珍惜,讓寶寶多聽多練。隻要能抓住了機會,不久便會感到寶寶主動叫“爸爸”、“媽媽”時的激動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