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十年“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研究綜述(1 / 3)

近十年“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研究綜述

綜述與書評

作者:王可卿

[摘 要] 近十年來,圍繞著如何正確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進一步加強黨內團結和黨內和諧,學術界湧現了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從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內涵、意義、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及開展途徑等角度全麵梳理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研究,對於進一步把握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脈絡,為新階段黨的作風建設提供經驗參考和理論支持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近十年 批評 自我批評 綜述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是推進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抓手,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和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十年來,學界對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探討逐步深入,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逐漸臻於成熟。本文試從內涵、意義、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和途徑的角度對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研究成果進行綜述。

一、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內涵

學理問題的研究首先是從厘清問題自身的概念與內涵開始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研究也不例外。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內涵,從目前國內對該問題的相關研究來看,大部分學者並未進行界定,僅將其作為約定俗成的詞語使用。但還是有部分學者以認真嚴謹的態度厘清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概念。

有的學者回顧和總結了黨內批評的實踐曆程和理論闡述,對於黨內批評概念的內涵作出了闡釋。吳陽鬆、嶽彬指出,黨內批評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重要內容,其核心是為了黨和人民利益,在原則問題上進行積極的內部思想鬥爭,堅持真理,批評各種不良現象,糾正各種錯誤與缺點,其目標是黨員主體地位的實現和黨的領導實現。黨內批評是黨內成員依據黨章和黨內相關條例和規定,對黨內事務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的重要形式;黨內批評是黨組織對黨內成員的教育、管理和幫扶,是黨員之間、黨員幹部之間的相互關心、幫助和愛護的重要體現形式;黨內批評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一種實現形式,是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黨員幹部發揮主體作用,對黨的事業和人民的事業負責,通過積極的黨內批評進行黨內思想鬥爭,解決黨內矛盾,增進黨的團結的重要內容。[1]由此可見,黨內批評是黨員之間、黨員幹部之間、黨組織與黨內成員之間的一種雙向互動。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解決黨內矛盾的有力武器。有的學者從思想鬥爭的角度理解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概念。侯磊認為,批評與自我批評就是黨組織、黨員個人對黨內同誌,黨員個人對黨組織的缺點錯誤及時指出、深入剖析,在原則問題上進行積極的健康的思想鬥爭。[2]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就是為了“防範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襲”,及時發現和糾正自身存在的缺點,促進黨的組織健康發展和黨員幹部健康成長,可以說這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利器”。關雄赳認為,所謂批評,是指對別人的優缺點進行分析,對其中的缺點錯誤提出意見。而自我批評則是指對自己的缺點錯誤進行檢查,查出原因,明確危害,加以改正。[3]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解決思想問題的基本方法。楊冬麗認為,批,是分析;評,是評判。批評就是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對某種觀點、做法等進行分析,分析評判的對象可以是別人,可以是自己,以自己為對象就是自我批評,自我批評是更為自覺、更為突出自我意識的反思覺醒,是徹底的唯物主義精神的體現。[4]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尊重批評者的表達權,維護被批評者辯解權,不但不會抹煞黨員幹部的優點和形象,反而會成為黨員幹部成長進步的助推器。

正確認識和處理批評與自我批評二者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我們理解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概念。王新宏認為,批評與自我批評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係,呈現出內在貫通、相輔相成的特點。批評通過自我批評起作用、批評啟發自我批評的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兩者相輔相成。[5]在批評與自我批評過程中,既要重視自我批評的內因作用,也要聯係批評的外因作用,批評與自我批評兩者相輔相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促使人們在認識錯誤的基礎上展開積極的思想鬥爭,達到改正錯誤、提高自身的目的。

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意義

學者們普遍認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具有深遠意義,認為它是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關鍵環節,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增強黨內團結、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此外,不同的學者還從不同的角度對其意義進行了研究,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麵:

1.曆史演進與價值地位的角度。張書林在《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理論思考》中從曆史演進與價值地位兩個維度對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探討。從曆史演進看,他認為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的優良傳統與作風,曆史上的遵義會議、延安整風、“七千人大會”等都是經過嚴肅深刻的批評與自評批評取得豐碩成果的。[6]批評與自我批評也是黨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憑借,是黨修正錯誤、撥亂反正、不斷從曲折走向勝利的重要工具,是黨員幹部改造自我、純潔思想、淨化靈魂、優化工作的重要武器,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從價值地位看,張書林認為,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內民主生活的靈魂、維護黨紀的有效方法、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重要體現和解決黨自身問題的基本手段。[6]批評與自我批評在黨的建設、黨的運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價值地位,是黨的肌體健康純潔的“黨鞭”和“守護神”。

2.個體發展角度。王玉雪在《淺析個體發展中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中以批判與自我批判的主體角度分析其意義。她認為,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實現個體自我提升的有力武器,是個體的重要人格品質的體現,是個體達到內心和諧的必要手段,也是改造主觀世界的思想武器。[7]通過把握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主體作用,促進個人思想發展,增強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

3.政黨文化功能的角度。莊文在《中國共產黨自我純潔永葆活力的寶貴武器》中,從政黨文化視角看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要意義。她認為,批評與自我批評作為無產階級政黨文化的一部分,有著政黨文化的功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對政黨組織自身建設和發展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這一內向型功能方麵,即在黨內鬥爭與自身建設方麵。[8]要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處理黨內的不同意見,改正錯誤,統一思想,正確處理好黨內鬥爭和黨內團結的辯證關係。同時,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途徑,有利於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在黨的先進性建設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4.黨內和諧的角度。正確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有利於加強黨內的溝通和交流,具有教育和團結、監督和糾錯的功能,從而使黨充滿活力,成為團結和諧的黨。謝忠平認為,批評與自我批評對增進黨內和諧的具體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批評與自我批評具有交流和溝通的功能;批評與自我批評具有教育和團結的功能;批評與自我批評具有監督和糾錯的功能。[9]批評與自我批評本身就是一種交流方式與溝通渠道,幫助同誌相互之間增進理解、溝通思想、求同存異、消除誤會、增強團結、化解矛盾,從而促進黨內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