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缺憾的武俠世界(1 / 2)

有缺憾的武俠世界

生活方式

作者:熊包包夫

從來沒有一個遊戲公司或者設計師站出來構築龐大的武俠世界,我們缺乏這種野心。

托爾金在寫出《魔戒》三部曲之前,先在《霍比特人》的故事中構築了一個龐大的中土世界,設置了各種奇異的種族,甚至發明了若幹種語言,然後才有了這樣蕩氣回腸的史詩故事。

他甚至設置了一套複雜的精靈語,來應付《魔戒》當中的精靈對話。這對一位語言學家來說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未必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思去做這樣打基礎的事。

史詩區別於俗品的區別,真的不是一個故事主線,而是史詩勾勒出的雄渾蒼涼的背景,容納著豐富信息的畫卷,一塊土地和它的傳說。

甚至金庸也沒有做到這一點,在金庸的武俠小說當中,有一些時代的一些人是空白,比如五絕(東邪西毒)時代的少林。這些空白隻是在最近才由新垣平的《劍橋金庸史》補全,並且做了一些解釋性的推測。

在遊戲技術突飛猛進的20年,金庸先生隻是在把自己的小說改得政治正確或者容人聽聞,比如因為尹誌平是一位有道的真人,所以推倒小龍女的其實不是尹誌平,而是甄誌丙,比如黃藥師打斷弟子們腿的時候,是陳旋風帶走梅若華時感受到的毒藥一般的嫉妒。

其實我們還有天下第一代筆者倪匡,另一個有能力設置武俠世界的人。遺憾的是,倪匡似乎沒有這樣的野心。天分就是這樣被神們揮霍掉的。所有的遊戲、小說的架構,雖然出白天才人物的想象力,卻真真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設置魔戒的中土世界時,托爾金設計的種族大多脫胎於西方的古代傳說,托爾金至少確定了諸如人類(騎士)、精靈(弓箭手)、矮人(步行戰士)、巫師、霍比特人、樹精靈、半獸人、哥布林、龍之類的種族。這些種族加上善惡(有的不會加,比如半獸人就不會有善)的屬性,種族數目即可翻番。

這些構成了《魔法門》係列遊戲的基礎,還誕生了魔法門的外傳《英雄無敵》係列,出現了城堡、墓園、地獄、據點、要塞、地下城、元素城等文明。這個世界已經初具規模。

這些文明的兵種,都是1到7級兵,說到底脫胎於西方中世紀軍隊裏的軍隊級別,隻是托爾金和之後的設計師大神們把他們變得更加神奇,貼上了種種的皮膚,賦予了多少有物理和魔法屬性的差別了。

大多數網遊都在借鑒著這樣的分類,也有的把玩家區分於職業,比如法師、戰士、精靈、牛頭人,這些角色基本上和魔法門係列大同小異,西方RPG的世界標準在一批遊戲的努力下,就此基本成型。

一般人們提到國產武俠RPG時,總是會首先提到裏程碑式的《仙劍奇俠傳》,這個遊戲是很多玩家的啟蒙遊戲,而且製作精美,從台詞到音樂,都是令人驚喜和歡呼的神作。但是必須得說明一點,仙劍不是純粹的武俠遊戲,而是偏向神魔,尤其是到後期。

可以看得出仙劍構築世界的努力,三位主角李逍遙、林月如和趙靈兒(靈兒的娘)分別代表著劍、氣(還有暗器)、法術三種屬性的主角,而阿奴則是氣係法術係各半的英雌。

被打的怪和法術有了相生相克的關係,物理攻擊則保持一種穩定值。這在當初都是非常可喜的進步。遺憾的是這個世界沒有延續下去,後作當中沒有非常出眾的主角能夠頂替李逍遙,而關於劍神或者酒劍仙的師承也沒有開發足夠多的周邊,構築世界的努力開了一個頭就結束了。

大宇把構築世界的打算實踐在了《軒轅劍》係列上,形成了一個跟曆朝代相掛鉤的時間軸,但是很遺憾,它仍然是一個修仙、神魔係列的世界。

和托爾金、《魔法門》借用非人的概念相比,人和人之間的爭鬥確實沒辦法設計得那麼鮮明,武俠小說隻能用正派和邪教之類的恩怨來串,而魔教長老法王,就算生吃人血,也畢竟是一個人形,武俠小說裏沒有怪力亂神。

隻有人類的RPG遊戲成為一件頭疼的事——即使長於寫人的施耐庵在這方麵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水滸傳》如果看做一個RPG遊戲,施耐庵設計師完成的隻是所有的角色背景介紹,以及一些人物特長和招數——他也做了主線——招安——幾個副本——祝家莊無為軍。最後設計了兩個大BOSS,方臘和大遼,在這兩個圖上,難度猛然提高,大家采用群毆戰術,仍然死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