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最大的樂趣莫過於看著孩子快樂地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與孩子分享點點滴滴的快樂,成為孩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遺憾的是,這種父母真的很少。對工作忙碌的父母來說,與孩子相處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大部分的父母隻在晚上回家後才能與孩子相處,有些父母甚至連晚上的時間都無法與孩子相處。因此,怎樣在有限的相處時間內,跟孩子說說話,給孩子正確的教育,就需要父母們有良好的溝通技巧。
早在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就曾指出:“法官的行業是法律,傳教士的行業是宗教,家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作為天生的教育家,父母必須運用各種方式來教育孩子,而溝通正是教育孩子的最主要方式。
許多父母認為,父母的教育並不重要,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學校承擔。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許多父母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很專業的事情,於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學校和老師的身上。其實,對孩子未來產生最大影響的,不是學校和老師,而是家庭和父母。這句話是非常有意義的。
學校教育主要是承擔智力教育,品德、習慣、人格等直接影響孩子成長和成功的品質往往需要在家庭中形成。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老師做不到完全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來施教,這就需要父母們在家庭中來彌補。
現在的中國,大部分的家庭隻有一個孩子,作為父母,如果你不認真地教育孩子,你還指望別人來教育孩子嗎?親子之間的情感是無法抹殺的,就算你把孩子交給他人來教育,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孩子不願意與你交流,不願意與你溝通。這時候,在事業上再成功的父母也會覺得自己非常無能。可見,溝通是一種親子成長的方式。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一個孩子喜歡一個老師的時候,他會努力與老師溝通,努力做好各方麵的事情以博得老師的讚賞,他也會努力學習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不管這門課有多麼難學。相反,當一個孩子討厭一個老師的時候,他就不願意與這位老師溝通,故意與老師唱反調,對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也失去了興趣,這門課的成績也會直線下降。可見,沒有良好的溝通,教育就不可能起作用。
在家庭中,這種效應同樣存在。親子關係較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暢通時,孩子往往不需要父母督促而主動地學習、上進。相反,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不管父母怎樣教育,結果都是“恨鐵不成鋼”。許多時候,並不是孩子笨,而是孩子有心結,也就是親子之間的溝通有障礙,從而使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學習。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孩子在想什麼?麵臨怎樣的問題?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秘密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裏,有動物,有人物,有夢境,有情緒,雜亂無章地塞在裏麵。如果不經常打開來看看,有一天當你不經意地打開時,也許會從裏麵跑出來一隻老鼠,嚇你一大跳。”孩子的心裏總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盡管家長也有小時候的經曆,但是,不同的時代以及年齡的懸殊,使家長們很難真正了解孩子們的心理,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們的心理,就需要家長努力與孩子們溝通。
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往往從自己的想法主觀推斷,這樣的結果就會造成親子之間的誤會,從而破壞親子關係。作家、教育家李霽野說過:“母親們隻知道孩子在一天中的有些時候不乖,脾氣好點的拚命伺候他,想盡種種的方法仍然無效,有時候不免傷心流淚,以為孩子天生不好;脾氣壞點的口頭嘮嘮叨叨,講些孩子全不理會的道理;脾氣更壞的就動手打,因此毀掉了孩子的自尊心,親密的關係被破壞了,母親能夠教育子女的力量便這樣斷送了。”
因此,與孩子溝通之前,父母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和孩子溝通,溝通的目的究竟是什麼。許多父母就是因為不知道溝通的目的才認為溝通是無用的行為。實際上,和孩子們溝通,目的是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在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上,去教育孩子,激勵孩子,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的理想。從這個意義上說,溝通就是一種教育方式。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參考了大量文獻和作品,從中得到了不少啟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華,謹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書的誕生。凡被本書選用的材料,我們都將按出版法有關規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詳,尚未取得聯係。敬請您見到本書後及時函告您的詳細信息,我們會盡快辦理相關事宜。
——鄭子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