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別跟青春期的孩子較勁,要有理解之心和關懷之情(1 / 2)

一位母親有一個很懂事的兒子,從小學習很刻苦,成績很不錯,老師們都說孩子將來考一個重點大學一定沒問題,母親以有這樣的兒子而驕傲。可是,在兒子讀高二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讓母親十分擔心的事情。兒子班上有一個活潑、開朗、漂亮的女孩子,是班上的文藝委員,兒子和這個女孩子經常放學一起回家,久而久之,彼此產生了好感。兩個孩子雖然沉浸在甜蜜的情感之中,但並沒有影響學習,反而互相幫助、互相支持,還雄心勃勃地約定:高考時報考同一所學校,共圓大學夢!

這一切兒子都是悄悄進行的,母親並不知道。但疼愛兒子的母親漸漸感覺到兒子的變化:以前兒子從不把同學帶到家中,現在卻經常帶這位女孩一同出入,而且目光中流露出的神情十分親昵。

敏感的母親看出兒子戀愛了,不禁擔心起來。母親不知道如何對孩子說,心裏一直在猶豫,是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好幾次想和兒子說,但都沒有成功,隻能欲言又止地叮囑兒子:媽媽想讓你集中精力學習!

很快暑假到來了,兒子和女孩的相處時間更多,母親開始計劃如何分開兩個孩子,提議讓孩子假期出外旅行,但兒子並沒有同意。當兒子把女孩帶回家,並且兩個人進了房間還把門關上時,母親的擔心升級了。

一次,忐忑不安的母親終於忍不住推門而入,看到兩個孩子擁抱在一起,驚呆了!之後的兒子開始回避母親,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母親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假期的一天,由於單位的安排,母親要出差一趟。臨行前,母親不禁又憂慮起來:萬一自己不在家的時候,兩個孩子會不會做出什麼事來?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位母親左思右想,最終下了決心:與其事後懊悔,不如先教孩子們自我保護措施,這是對兒子負責,也是對人家女孩負責。於是,這位母親買了一盒安全套放在兒子房間,並在桌上留下一張紙條:希望你們能注意安全,學會保護自己。殊不知,這盒安全套成為了一場戰爭的“導火索”。

當兒子把女孩帶回家,發現了那盒安全套和紙條,兩人都受到了傷害,女孩生氣地徑直離開,一連幾天沒有再和男孩聯係。男孩也傷心極了,一時無法理解母親的做法,氣憤不已。

當母親出差回來時,兒子質問母親:誰讓你給我留那種東西?我承認我談戀愛了,可戀愛就一定做那種事嗎?從此,一向懂事、孝順的兒子竟然和母親打起了“冷戰”,時常發生爭吵,母子間的矛盾日趨激烈,最終兒子離家出走了……幸運的是,母子倆得到了教育專家及熱心的老師們的幫助,最終使“安全套”

事件有了令人欣慰的結局。此事在社會上引起的關注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這個事件所反映出來的沉重的青春期教育問題。

在我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青春期教育近乎成為了一個“盲點”。青春期如同青青的蘋果,它將熟未熟,有幾分甜,幾分酸,幾分澀。青少年時時麵臨著成長的煩惱,他們中的許多人由“少年的煩惱”發展成“煩惱的少年”,這樣的煩惱成為青少年心中無法解開的秘密。麵對“秘密”,我們的青春期教育往往顯得蒼白無力。老師忽略了應有的教育,父母害怕孩子的“秘密”,於是本來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中很正常的現象,往往被認為是“罪不可恕”的。

還記得20年前,有一位女中學生寫過一篇作文《名聲》,這篇作文講述了類似的一個故事:一位女中學生因為借一支鋼筆給同桌男生使用,周圍同學就議論說,那位女生與那位男生“好上了”。學習成績優秀的女生因“名聲不好”失去評“三好學生”的資格,因此離開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