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教結碩果
班主任是班級的領軍人物,表帥作用尤為重要,“言傳”固然重要,“身教”的潛移默化作用不可忽視。比如:學校要求學生“入則進,進則學”說起來簡單,但初一學生剛進入初中,還帶著小學生的天真活潑,好動,一時還不適應初中的要求,麵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1、靠班培養習慣
開學以來,接手初一、十三班以後,我每天早於學生到校,到校以後,我不是去辦公室,而是直接進入教室,站在講台上迎接學生的到來,老師在,學生一般的不會隨便出入,而是自覺進行朗讀。這樣以來,日複一日,學生不知不覺中養成進“進”則學的好習慣,這習慣會讓學生終生受益。
2、表率的示範作用
學生到了一個新環境,不上套是必然的,班主任就有必要為學生做好示範。例如:為了抓好衛生工作,在開學第一周裏,我跟每個值日小組都一起值日一次,一是在幹值日的過程中,告訴學生衛生區的邊界,必須打掃到位;二是發揮示範作用,用行動告訴學生打掃到什麼程度,應該怎麼幹。開學第一天,我班的一個學生在掃完地以後,把衛生工具往牆角一扔就走,這時我喊住他讓他站在一邊看著。而我自己走過去,把拖把,笤帚一一擺放整齊,順手把不幹淨的地方清理好。
正因為我注意從小處入手,注意細節教育,我班的衛生,教室物品的擺放、校園文化的張貼都是學校裏最整齊的。更重要的是學生一旦養成這些好習慣,對自身、對班級都有好處。
四、批評講藝術。
批評學生藝術化,利於學生從本質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發自內心地改正錯誤,還能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謂事半功倍,效果很好。
1、變直接批評為情景教育
如何批評犯錯的學生才能既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能讓學生主動改正錯誤呢?在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我班有幾個男生,自製力較差。上課時他會趁老師講課時,在下邊小聲偷偷說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采取了很多辦法:例如:調位、談話溝通等,但收效甚微。我就改變教育方式:利用班會課我組織了一次演講比賽,讓學生暢談理想的重要性。臨到這幾個同學演講時,我讓班長事先安排好,有些同學就開始在下邊嗡嗡說話,致使他們的演講受到幹擾,演講幾乎無法進行下去。這時他們向我提出強烈地抗議:“老師,他們隨便說話影響我們的演講情緒,太不尊重人了,應該扣他們的量化分數。”這時我趁機問:“老師上課時你們隨便說話,老師們會有怎樣的感受呢?”這時他們才明白,我是有意識地導演了這出戲,目的是創設情境,讓他們親身體會一下不被人尊重的滋味。這幾個學生以後的表現很好,情境教育效果顯著。
2、要學會安撫學生
批評學生除了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改正,還要讓他感受到老師是為了他好,感受到老師對她的關心、愛護。所以批評過後的安撫工作也是班主任做思想工作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他能穩定學生情緒,鞏固教育效果。
班主任工作事無巨細,推行精細化管理,是做好班級工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