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會計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在工作中,會計人員或是不自覺地違反了國家政策法規,或是缺乏應有的責任心,對經濟業務活動不能進行正確的賬務處理和會計核算,或是唯上司意思是從,喪失原則和立場,這些既是業務素質問題,也是職業道德問題,更是會計工作融入市場經濟的新形勢所急需解決的基礎性問題。
(四)會計人員缺乏獨立性。會計人員受聘於單位,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從事會計工作,其行為必然受控於企業管理者,反映企業管理者的意圖和目的,體現企業管理者的意誌。企業管理者的這種特殊地位,決定了對會計信息能夠施加很大的影響,例如企業領導人為了取得“政績”,虛報利潤。或為了企業利益虛報支出,加大成本,偷稅漏稅。這些行為就會導致“領導定調子,會計填數字”的虛假會計信息的存在。
四、解決會計信息不可靠的對策
(一)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貫徹實施新《會計法》。新《會計法》高度重視保證會計資料的可靠性,要求它是可靠的、完整的。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要防止會計信息不可靠必須貫徹實施新《會計法》。
(二)發揮會計監督職能,健全會計監督體係。健全會計監督體係,防止會計信息不可靠,要從以下幾方麵做起:(1)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約束機製;(2)強化政府部門的監督作用,提高監督檢查質量;(3)充分發揮社會中介機構的審計監督職能,提高會計信息的客觀公正性和可信度。
(三)明確責任,嚴格執法。在工作中,隻有分工明確、職責清楚,才能使每一個財務人員都能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使財務人員在辦理整個業務中,做到環環相扣、一絲不苟,按基礎工作的標準,嚴格把關,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可靠性。
(四)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必須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知識教育。會計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如果會計人員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在某種利益的驅使下,出具虛假的報表,假造賬簿,會計核算不實,造成會計信息不可靠。要防止會計信息不可靠,必須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才能處處以會計法律法規、財經紀律為準繩,嚴以律己。
(五)推行會計人員委派製。財務人員是單位的一員,既要按本單位的角度開展工作,而財務工作的工作性質又要求財務人員應站在國家的角度來處理經濟業務。這種情況就要求會計人員有高度的原則性。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必須賦予會計人員獨立監督的權利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實行委派製,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人員受製於單位利益這種情況。
五、結語
隨著經濟改革不斷深入,會計人員不僅要有責任感與良好的職業道德,還要通過不斷學習,提高業務知識水平,做一個德才兼備適應新形勢的會計人員,為社會、單位、個人提供可靠、全麵、準確、具有參考價值的會計信息。
參考文獻:
[1]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
[2]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3]鄭州鐵路局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實務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