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3 / 3)

應該在盡可能的範圍內縮小可供企業會計進行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尤其是在收入和成本的確認上,盡可能明確規範計量的原則,以減少會計報表粉飾的可能性。很明顯,完全不給企業進行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是不實際的,這樣也太極端了,也有違會計的核算原則,更不利於會計的發展,物極必反,說不定反而弄巧成拙,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這樣顯得我國的會計政策選擇一點也不具有靈活性。會計準則製定部門應該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謹慎地賦予,雖然企業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是必要的,但是我國資本市場起步晚,發展的實在是不夠成熟,企業對會計政策選擇也不夠成熟,很容易導致市場資源的配置不夠正確,造成成本過高,不僅不利於企業的發展更不利於社會的發展。現在的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甘願冒著違法的危險,第一個著手的就是對信息的公布上,隻要公布的信息符合他們利潤最大化的目的,他們都願去做。鑒於此,必須在完善會計製度和會計準則的同時,加大對他們的處罰力度,比如增加罰款金額,沒收違法所得等等一係列的措施,加大對他們的震懾性。以此來督促他們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這樣會計信息的質量才會有所提高。

(三)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來增強他們的職業判斷力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教育,不過教育方式和形式可不能單一,這樣很容易沒有效果。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得從不同角度,采用多種形式,這樣能迅速引起會計人員的興趣,不但學得更多更好,而且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就能不斷地提高他們對會計這份工作的判斷力,提高他們對此的敏感程度,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會計政策選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還能使他們兼顧職業操守,不違反法律法規。這樣培養出來的可真是人才,既能準確掌握會計知識,再把它發揮出色,又能快速地抓住機遇,使企業得到健康發展,有利於個人,又有利於企業,更有利於社會。

(四)加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大內部和外部的監督力度

合理的內部結構是達到會計政策目標的一份保證。建立合理的內部結構,有利於改善企業的治理結構。在現在的企業製度下,科學的法人治理核心是通過特定的治理結構和治理程序,在利益相關者之間形成相關合作、相互製衡的機製。在內部,沒有獨立董事的增加獨立董事,有獨立董事的要強化獨立董事的監督作用。在外部,要加強相關部門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監管力度。信息公開的充分性和準確性能夠有效地遏製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隨意操縱會計政策選擇,損害其他企業的利益。因此,相關部門不能隻是表麵性的行動,而應該實質有效地擔負起監督企業正確進行會計政策選擇的重任,以督促企業必須采用合法合適公平的手段來獲取利益,來促進會計政策選擇的健康發展,使企業使用會計更公平更合法。

(五)構建會計政策選擇的健康環境並利用合並報表等方法對盈餘管理進行限製

隻有構建了會計政策選擇的健康環境,才能有效地管製盈餘信息。這主要是通過構建市場法規和有效地訴訟機製,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健全會計政策選擇標準的製定和執行機製,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執業水平,促進發展中介市場和機構投資者等來完成。目的是真正讓市場成為非政府監管、以自我調節資本配置的市場。同時還要做到在合並報表時,同一控製下的企業合並必須按賬麵價值計量,這將有效製止企業利用同一控製下的前提合並操縱利潤。按照這樣來編製的合並報表將能夠真實地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共同構成的整個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效地限製了企業利用母子公司之間的控製關係重組或者合並的時候,通過不當的關聯交易活動來進行盈餘管理的情況。這樣就有利於盈餘管理的良性發展。

四、總結

會計政策選擇是企業會計活動的一項主要內容,其中財務所需信息是會計信息的主要方麵,而財務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主要來自會計信息。而且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的產生早已存在,但直到資本市場發展後才逐漸顯現。會計政策選擇的正常有效地進行離不開多方的共同努力,不管是製定規範的相關部門、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和會計人員,還是企業外部的監督機構,都缺一不可。

由於會計政策選擇過程的複雜性,其質量和效果受多方麵因素的影響,單從企業內部角度分析很難全麵把握。因此本文從會計製度會計準則的大環境、實際的會計選擇空間、企業外部的監督和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多角度入手更好地分析存在的問題,一次來找到更好的問題的解決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