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2 / 3)

(四)公司治理機製的不合理,內外監督的機製不健全和缺乏

會計與公司治理結構之間是係統與環境的關係,公司治理結構這一製度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會計係統作用的發揮離不開科學、嚴密的企業組織管理和公司治理對它的引導和控製。會計政策使企業管理決策中的一種,要進行決策就必須得研究內部的條件和外部的環境。比如,有相當一部分的小型建築企業采用的是與客戶進行直接結算,不過過程中會遇到核算稅收的大困難。因為事實上企業的收入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手續費,根據營業稅的規定服務業的收入要全額收取5%的營業稅,雖然有開發票給企業,可是這種發票根據稅法是不能抵扣的。所以企業就要多承擔這筆營業稅,可是企業主都想多賺一點少花費一點,就想逃避掉這部分營業稅,因為企業內部的監督機製不健全,使得業主鋌而走險,要求會計人員選擇其他的會計核算方式,這樣就有偷稅、漏稅的風險。目前公司的外部監督機構有工商局、稅務局、財政局、勞動監察大隊,可是工商局除了登記注冊之外隻在每年年檢的時候確認公司的運行狀況是贏還是虧。而稅務局和財政局都隻是分別負責企業的稅收情況和競爭情況,都隻是形式上的監督,其實都沒有相互配合,起不到很好的外部監督或者製約作用。

(五)盈餘管理不當或者不合理

盈餘管理就是指企業管理層在合法的範圍內利用會計政策選擇來對利潤或者盈餘進行操縱,來達到企業價值最大化,不過很明顯這些操縱會保持或者增加企業的價值。因為我國目前會計政策的可調整性、可變更性還有會計方法的多樣性,所以上市公司開始進行盈餘管理。不過由於沒有進行規範的會計政策選擇以及相關監管的因素,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中就普遍存在著通過會計政策選擇來取得不正當的額外利潤的情況。此外我國許多上市公司存在投機思想,在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時,以粉飾報表和降稅為最終目的,不僅會損害股東利益以及企業利益,還不利於企業的未來發展,也會使資源的使用失去效率,更不利於資本市場的發展。還有如果不僅你這麼做連你的競爭對手也這麼做,那麼可見其他企業將很難做到有良好的職業操守,這導致的最終結果將是不當的盈餘管理競爭以及可怕的惡性循環,這必然會引起投資者們的焦慮,對市場產生不正常的反應。

三、解決會計政策選擇時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進一步健全法製建設與完善企業會計製度和會計準則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明確強製審計和法律責任。我國《會計法》應對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提高企業的違法成本。此外,應與國際接軌,引入民事賠償機製和相應的民事訴訟機製。這樣,既可以使蒙受損失的投資者得到補償,又能給企業形成實在的經濟壓力,從而抑製企業利用會計政策操縱利潤的衝動。現在,必須對現有的法律諸如《公司法》、《證券法》等做出應有的補充和完善。但是,製定出的會計準則和會計製度不能一味借鑒海外,必須要根據我國實際的情況,以適應經濟的發展趨勢為本質,頒布實施有效實用的會計法律,盡量適應會計環境的變化,盡量減少滯後性的影響,最好有適度超前的優越性,盡量減少模糊的描述,具體清晰地寫出條款,使相關機構和企業都能很好的依照執行。法律製定相關部門還應提高對法律責任的重視程度,使其在處罰時有法可依,是受害者能得到應有的補償,違法者有應有的製裁,這製裁可不能隻是表麵,得是實質性的處罰,隻有這樣才能給予他們警鍾警示的作用,否則隻會惡心循環下去,使風氣越來越差,弄得都去鑽法律的空子了。

(二)縮小會計政策選擇空間,提高會計信息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