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科學化研究(1 / 2)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科學化研究

企業成長

作者:張晉東

[摘要]:國有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是關係到企業興衰成敗的大事,基於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科學化的內涵,分析了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有企業 紀檢監察 科學化

1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科學化的內涵

1.1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概念

中紀委向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和完善紀檢監察合署辦公體製,在做好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的同時,切實加強行政監察工作。全麵開展執法監察、廉政監察和效能監察,加強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行職責、依法行政、廉潔從政的監督”。

自1993年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黨的紀律檢查機關與政府監察機關實行合署辦公,黨的紀律檢查工作和政府的行政監察工作被統稱為“紀檢監察工作”。根據相關規定,國有企業設黨委的一般應設紀委,國有企業的監察機構經單位主要負責同誌的授權也可行使檢察權、調查權、建議權和一定的行政處分權。為適應現代企業製度改革的需要,一些地方進行了企業的紀檢監察組織機構與監事會合署辦公的試點,紀檢監察組織機構負責人進入監事會,擔任監事會主席或監事長。國有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是黨的紀律檢查工作和政府的行政監察工作的延伸,是指在企業黨委的領導下,國有企業紀檢部門和監察部門為了加強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促進企業科學發展、維護隊伍和諧穩定,根據有關法律、法紀和法規的要求,履行的有關廉潔文化、效能監察、案件工作等職責的工作。

1.2、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科學化的概念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科學化,也即將科學化運用於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謀劃、部署和推進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通過對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形勢和現狀、目標和任務、方式和載體、體製和機製等要素的不斷探索,形成一係列規律性的經驗和認識,並用總結的經驗、深化的認識指導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下一步實踐,使得國有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的過程。

2當前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麵臨的問題

當前,反腐敗工作和作風建設領域麵臨的難題亟需引起全黨的注意,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要想為企業改革、發展和穩定保駕護航,使國有企業更充分發揮國民經濟的“頂梁柱”作用,其對於國有企業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責無旁貸。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科學化麵臨的主要問題有:

2.1國有企業關於紀檢監察部門的廉潔文化氛圍不濃。

國有企業中仍然存在著諸如“無關論”、“強加論”、“無益論”、“特殊論”、“麻痹論”、“自然論”的論調,輕視、忽視、弱化廉潔文化宣教的作用,導致廉潔文化的感染力不強、長效性不足、實效性較弱,難以充分發揮隊伍積極性,難以營造氛圍濃厚的廉潔文化。

2.2國有企業關於紀檢監察部門的效能監察工作創新性不足。

部分國有企業僅為了響應號召,未能從根本上意識到效能監察的重要性;部分國有企業將其目標停留在完成任務層麵,未能將先進管理理念融入企業自身情況;部分國有企業對工作缺乏係統性規劃,將重點停留在某一領域或是某一階段。這都導致效能監察理論、設計和推行的過程的創新性不足。

2.3國有企業關於紀檢監察部門的案件工作實效性不強。

部分國企紀檢監察部門的案件工作難以適應目前高科技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內外環境迅速變化等形勢;部分國企紀檢監察部門為辦案而辦案,未進行及時預防和有效管理;部分國企紀檢監察部門的案件工作未能調動可以調動的力量。這些都導致案件工作的理念偏差、協作較弱、管理不完善,案件工作難以取得顯著成效。

2.4國有企業關於紀檢監察部門的懲防體係建設不健全。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的懲防體係建設的不足集中反映在紀檢監察政策的限製,導致紀檢監察組織權限不明。一是國企紀檢監察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處於同一層次、互相平行,不足以形難以在實際工作中監督黨委;三是法律法規中定位不明,隻能是參照國家機關紀檢監察機構的相關權限執行。這都給具體製度的設計、執行帶來難題,導致懲防體係在宏觀上不健全、微觀上不完善。

3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科學化建設思路

如何順應新形勢的新需求,創造性地開展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成為一個具有很強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既要認真查找、抓緊解決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影響企業改革發展穩定、職工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又要用發展的思路、改革的辦法著力解決企業的深層次矛盾和體製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