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誠信機製,加強民族地區公務人員隊伍建設
誠信是立國之本,去信則國無以立。首先要加強公務員的誠信教育。其次是要建立公務員信用機製。最後,還要加強政風建設。
(四)加強民族地區地方政府的體製建設
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體製。政府績效是一個包含經濟,效率,效益以及社會公平等因素的綜合性範疇。健全建立危機管理體製,民族自治地區大多位於自然環境惡劣,各類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在社會轉型時期,由於少數民族地區特殊經濟社會情況,人為的社會危機也很容易發生。積極正確地處理危機事件,能增強各民族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建立健全有較強針對性的危機預防,預警和應急預案體係是民族地區政府的當務之急。
(五)全麵推行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建設
當今社會,人民當家做主的前提和條件是公民對政府的知情權,這也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公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基礎是公民的知情權與政府信息的公開化。我國的政府是民主政府,政府的政務公開是民主政府必須做的,也是政府的義務。現代政府要求政府對公民負責,要求政府必須在陽光下活動,政府的工作必須公開透明。所以,政務公開是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前提,也是現代政府構建必須著力抓好的工作。
五、結語
公信力是社會公眾對社會生活中的政府行為與行政工作的客觀評價與認知,它集中反映著政府及其工作的權威性。我們相信,伴隨著我國政治體製與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公信力的建設勢必會在各級政府的不懈努力與積極進取中逐漸步入良性的發展軌道,取得令公眾滿意的成果。
參考文獻:
[1]朱遠紅.論地方性法規公信力的構建[J].福建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5).
[2]遲福林.公共需求變化與政府轉型[A].政府轉型與建設和諧社會[C].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3]彭澎.政府角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4]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課題組.服務性政府是我國行政改革的目標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05(4).
[5]魏向前.民族地區構建服務型政府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8.
[6]陳果.電子政務與政府公共服務職能轉變[J].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