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管理過程中婦聯組織的參與模式及現實困境分析(1 / 3)

社會管理過程中婦聯組織的參與模式及現實困境分析

理論研究

作者:周芳苓

[摘要]:從參與模式看,通過努力探索、創新、實踐,婦聯組織以“三保三促”為載體,積極引導和帶動廣大婦女投身社會管理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從現實困境看,在參與社會管理過程中婦聯組織仍麵臨著“角色矛盾”、“機構乏力”、“監管缺位”、“認同感差”等多重問題與不足。從長遠發展看,要實現從“有所作為”向“大有作為”的轉型升級,婦聯組織須堅持“改革創新、源頭參與、民生入手、資源重組、項目運作”的多元路徑。

[關鍵詞]:婦聯組織 社會管理 參與模式 現實困境

一、問題的提出

60餘年來中國婦聯組織的發展史,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我國人民團體參政議政、服務社會的變遷史。伴隨著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加快,不僅促使我國政府職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也促使婦聯、工會、共青團等社會組織的角色和任務發生了相應改變。進入新世紀後,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更好反映群眾呼聲,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這表明,作為黨和政府聯係婦女群眾的橋梁紐帶,婦聯組織已成為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等方麵的重要力量。在新形勢、新階段、新政策背景下,婦聯組織如何更有效的參與社會管理,則是當前理應加以關注和探究的重要議題之一。

基於上述認識和理由,為了順應“創新社會治理體製”、“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等戰略發展的客觀需要,圍繞“婦聯組織如何有效參與社會管理”這一主題,2014年以來,筆者開展了以座談會為基礎、問卷調查為重點、個案訪談為補充的一係列專題調研活動,獲得了大量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和數據,為本階段性成果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二、婦聯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參與模式及成效

在我國,婦聯組織的發展曆程,從某種意義講也是自身不斷調整定位、履行職能、發揮參與作用的過程。建國以來,婦聯組織通過努力探索、創新、實踐,發揮組織優勢、政治優勢、資源優勢,積極引導和帶動廣大婦女參與到社會管理的建設中去,直接或間接地在經濟社會的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三保三促”的作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參與社會管理的主要模式

1.統籌城鄉婦女事業發展,在“保增長”中發揮作用。長期以來,各級婦聯始終把幫助婦女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通過為婦女發展爭取政策、協調資源、整合力量、提供扶持,在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具體的做法是:第一,通過抓培訓扶持,幫助城鄉婦女創業就業;第二,通過加大婦女小額擔保貼息貸款工作力度,促進城鄉婦女實現脫貧致富;第三,通過實施“5512”計劃,不斷提升城鄉婦女素質與技能;第四,通過崗村、崗企聯動,促進城鄉婦女共同發展;等等。

2.真情關注婦女兒童工作,在“保民生”中作出貢獻。各級婦聯組織牢固樹立竭誠為婦女兒童服務的觀念,把民生作為第一需求,為婦女兒童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使婦女兒童真正得實惠、普受惠、長受惠。具體的做法是:第一,通過努力打造公益品牌,不斷擴大影響力和受益麵;第二,通過廣泛爭取項目和資金,不斷為婦女群眾辦實事;第三,通過提供真情服務,不斷贏得婦女群眾認同;等等。

3.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在“保穩定”中有所作為。堅持“貼心維權,共創和諧”的工作理念,實施“婦女兒童權益維護行動”,切實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這既是婦聯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客觀需要。與此同時,婦聯還將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作為做好基層婦女群眾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婦聯維權網絡。具體的做法是:第一,通過強化源頭參與,營造維權氛圍;第二,通過樹立維權品牌,暢通維權渠道;第三,通過關注留守人口問題,帶動全社會共關愛農村婦女兒童;等等。

4.引導參與和諧文化建設,在“促和諧”中創立新業。積極引導廣大婦女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進一步弘揚良好的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和諧。具體的做法是:第一,通過加強道德建設,引領了社會文明風尚。通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貫穿於婦女兒童思想教育全過程,從而形成了合力開展“麵對麵宣傳科學發展,手把手傳授實用技術,心貼心維護婦女權益”活動的生動場麵,也為引領廣大婦女積極投身和諧社會建設的營造了有效環境。第二,通過開展教育活動,提高了思想意識及道德素養。一是通過開展一係列愛國教育活動,提高了廣大婦女兒童的愛國熱情;二是通過牽頭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加強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第三,通過和諧家庭創建行動,促進了社會和諧;等等。

5.推進社會性別的主流化,在“促平等”中展示風采。堅持貫徹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不斷促進性別平等和兩性和諧發展。這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夯實黨的群眾基礎的必然要求。全國各級黨委、政府對社會性別主流化極為關注,並長期致力於這一重大問題的理論探索與偉大實踐,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長期以來,各級婦聯積極推進社會性別主流化活動。一方麵通過倡導和舉辦“性別意識與社會和諧”活動,有效推動了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貫徹落實;另一方麵通過宣傳優秀婦女兒童及家庭事跡,為提升廣大婦女的形象與地位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所有這些,不僅有效落實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婦女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熱情,進而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示了“半邊天”的時代風采。

6.加強婦聯組織自身建設,在“促發展”中彰顯本色。推動和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會管理,一方麵需要在製度和政策上開放更多的領域,逐步實現社會組織的“去行政化”;另一方麵需要強化社會組織自身的建設,以更好地發揮社會參與的功能與影響。改革開放以來,作為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婦聯組織不斷根據時代發展的客觀需要,始終把加強組織建設、思想建設、隊伍建設、作風建設作為自身參與社會管理的根本要求,不斷促進自身向著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方向發展,並彰顯出自身的組織特色與作用。長期以來,按照“黨建帶婦建,婦建服務黨建”的要求,各級婦聯通過實施“強基固本”工程,加強了組織、思想、隊伍和作風建設,不斷促進婦聯自身建設上新台階。具體的做法是:第一,通過強基固本,加強了組織建設;第二,通過鞏固群眾路線活動的實踐成果,加強了思想建設;第三,通過抓教育培訓,加強了隊伍建設;第四,通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加強了作風建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