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康有為改良思想的評析(1 / 2)

關於康有為改良思想的評析

理論研究

作者:汪治宇

[摘要]:麵對中國近代以來“幾千年未有之變局”,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對國家出路做出了的一次積極的探索。雖然其思想存在著一定的局限,但是也閃爍著其值得肯定的光芒。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承認其思想的合理之處,並吸取其曆史教訓,才能更好地對當今的改革事業起到啟示作用。

[關鍵詞]:改良思想 改良派 康有為

一、康有為改良思想概述

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伴隨著民族危機的進一步加深以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改良思想在全國範圍內興起。這一時期作為改良運動的中心人物和領導者——康有為則是19世紀改良派思想的集大成者。康有為的改良思想由多個方麵構成,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體係,首先他具備一個較完整的哲學體係,並且以其哲學體係為基礎,發展出了一係列的政治思想,這是19世紀90年代中國改良派思想體係的一個完整呈現。

二、對康有為改良派思想的評析

(一)思想進步性的體現

1.進一步實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發展

改良派的思想,尤其是“變的哲學”的提出,是對慘淡經營了近30年的洋務運動的批評,同時也是對“中體西用”思想的反思。甲午戰爭中國的失敗,說明西方技藝的“用”與中國傳統的“體”的結合並不能夠挽救民族危機和實現國家的興旺,相反中國幾千年的儒家傳統文化在這一時期被再次證偽,因此資產階級改良派才不得不對中國的製度與文化進行反思。當時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製考》以及戊戌奏稿等改良派的文章無不都體現著一個中心,就是論變的哲學,這些哲學思想一方麵是對古代傳統文化思想合理部分的繼承,另一方麵也在此基礎上引入西方啟蒙思想、辯證法和進化論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一次很好的揚棄,實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發展。正是這種在思想文化方麵對舊的固有體製的衝擊,喚醒了人們對神聖不可侵犯的儒家經典產生懷疑和批判,進而引導人們從更深的文化根基層麵對封建倫理綱常和製度設計的反思,在頑固的封建主義思想壁壘上打開了一個缺口,使得更多諸如平等、自由、博愛的民主思想開始傳播,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說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

2.是先進的知識分子首次在近代中國推行政治改革的綱領

鴉片戰爭過後,中國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先進的中國人也開始努力探索國家救亡圖存的道路,也就不自覺地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從學習器物層麵的失敗,轉而學習製度,實行從君主專製製度向君主立憲製度的轉變,進行政治製度的變革,這是19世紀90年代改良派思想的核心部分。這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政治改革的綱領,以康有為為代表的改良派這種積極的政治參與意識以及愛國熱情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說這次維新運動也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和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良運動。

3.是中國整個現代化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經曆了一個曲折且漫長的過程,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樣一個過程的演變是一個規律性的探索的過程,如果逾越了任何一個階段都不會最終實現現代化。正是因為學習的西方的器物,才會提出改革政治製度,進而才會有要求實行思想革命,如果在現代化的過程當中忽略掉改良派思想的作用,那革命思想也不會產生,因此中國現代化的幾個階段是環環相扣,逐步深化的過程。正是因為改良派提出政治改革思想的實踐的最終失敗,才會激勵更多的先進知識分子從革命的途徑進行探索,也才會由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要求對思想的解放。改良派處於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中間環節,對中國近代發展的方向也起到了極大的影響,它的作用不容忽視。